在阆中市桥楼乡,活跃着一支民间文化艺术团。成员们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自编自导自演了10多个节目, 除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外,逢年过节还受邀到周边乡镇演出,俨然成为传播当地民俗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使者。
艺术团27名成员全是农民
桥楼乡地处阆中市西北部,与广元市剑阁、苍溪接壤。当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古代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曾在此观天测地。阆中本地学者认为,落下闳的出生地在桥楼乡,桥楼人民对落下闳更是推崇备至。
2012年12月的一天,桥楼乡场镇上的几名文艺爱好者坐在茶坊里商量,很快大家一拍即合,长公文化艺术团就此成立。桥楼乡文化站站长敬大虎告诉记者,根据落下闳的字长公,该艺术团因此取名为长公文化艺术团。随后,乡上一些喜欢表演的人加入到长公文化艺术团,到目前,该艺术团已经拥有成员27名。
长公文化艺术团团长杜雪梅告诉记者,艺术团27名成员均是农民,有的在场镇上开餐馆,有的卖电器,有的搞养殖,有的就是普通的农民,闲时聚在一起排练节目。今年56岁的王绍强,在场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当场天开门做生意,平时一门心思钻到艺术团里,不但在重要节目中担任主要角色,还负责撰写文本、节目编排等重要工作。
自编自演节目被央视相中
长公文化艺术团的成员,都没有专业的表演技巧,但是他们勤学苦练,往往一个节目要排练一个月之久。“大家都是凭借对艺术的喜爱和传承本地文化的想法,加入到艺术团。”杜雪梅说,“对于舞蹈和表演艺术根本不懂,团员们都是在网上看着视频学习。”
两年来,长公文化艺术团已经编排出《劳动号子》、《撵旱魃》、《倮倮说春》、《舞草龙》、《赶年》、《牛灯》、《车灯》、《打钱棍》等10多个节目,涉及小品、说唱、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其中,《劳动号子》、《倮倮说春》、《赶年》入选阆中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城区文艺展演名录。杜雪梅介绍,艺术团编排的节目很多都是结合桥楼乡的民俗文化、春节文化和古天文文化而来。
当地流传,在远古时期,大巴山里有一种吞噬生灵的怪兽叫做“年”,它头生触角,面目狰狞,专门到农户院落中吞噬生灵、行凶作恶,刀枪不入,任何猎物都拿它没有办法。但是,人们发现它只怕突如其来的响声和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便挂上灯笼,燃放鞭炮,敲打锅碗瓢盆等器具去驱赶,“年”被吓得远远躲藏,不敢出来。长公文化艺术团根据这一传说,编排出了民俗节目《赶年》。《赶年》在阆中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上获得金奖,并入选2015年央视4套春晚的备选节目,着实火了一把。
长公文化艺术团已经成为当地一支家喻户晓的表演队,使桥楼乡的乡村文化深入人心。艺术团除参与演出一些重要节庆活动,还受到附近木兰、河楼等乡镇的邀请。长公文化艺术团团员王春兰告诉记者,团员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义务演出,自己准备演出服装和道具。两年下来,演出的节目不断被接纳并受到喜欢,团员感觉自己身上有着宣传本地文化的义务。
“我们将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排练出更好的节目,走进更多的乡镇,为老百姓送去更好的文化艺术。”杜雪梅说,“接下来,将请专业老师给予指点,使表演的节目更加符合民众需要,让艺术团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晓东)6月20日,由阆中市政协书画院、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庆端午、忆屈原”端午书画展在该市博物馆展览中心举行。据主办方负责人杨启贵介绍说,本次书画展共收到47件书画...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