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迪然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就像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位指引方向的智者,受益匪浅。绵阳中学地理教师汤映政就是这样一位让学生引以为幸的老师。
1987年至今,27年的教学生涯,汤映政默默地奉献着。他说,只要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自己甘当他们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学高方为师
不断学习自我提高
1987年,汤映政从内江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阆中市河溪中学,担任高中地理老师,这一呆便是15年。虽然条件艰苦,但也使汤映政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凭借其全新的教学模式,已担任副校长的汤映政被调到绵阳中学任教。
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汤映政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的水平。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市刊物上。他编撰的乡土地理教材《阆中地理》已出版,同时他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在汤映政从教的这些年,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年级组长”、“优秀共产党员”等。
启发式教学
“玩转”地理课堂
“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让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尽可能贴近。”这是汤映政授课的法宝之一。
在汤映政的课堂上,学生们很少低头记笔记,汤映政会时不时提出很多问题。比如在分析华北平原的地理环境背景、人类环境影响时,他会将产业转移、跨区域资源调配等知识穿插其中。“授课不是让学生找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充分思考,帮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他说。“我们都喜欢上汤老师的课,他带着我们一起探索研究,原本复杂的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简单了。”汤映政教过的学生对他的教学模式称赞不已。“他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以提高。”汤映政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身正是为范
竭力培养新生骨干
作为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汤映政主动承担起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从师德师风、教材处理、重难点把握、课堂教学艺术、选题命题、学生习惯培养、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薛睿、李克非等十余位青年教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掌握了教材处理、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的技巧和规律,迅速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进步。”正是秉着这样的信念,汤映政不断鼓励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标准的实施。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汤映政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他就像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每一个学生对未来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蔡朋耽记者郑钦豪)10月23日,市公路管理局组织全市公路系统近400名干部职工,在阆中市体育活动中心举行了南充市首届公路职工运动会,在激烈的比赛之余,职工们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