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推进菜篮子工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南充阆中市,一连串浓墨重彩的民生举措,实实在在保障、改善着群众生活,成为87万阆中人2012年最温暖的记忆。
□ 赵峰 张晓东 张立东 王青山 /文张晓东 王玉贵/图
民生为重。近年来,阆中市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民生更要抓大事”的理念,始终把“打基础、利长远、重民生”作为决策的基本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民生支出,把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阆中市统计部门提供的初步统计数据,2012年阆中市总投资1.5亿元,新、改、扩建农村公路320公里,争取水利资金2.5亿元,完成病险水库加固6处,解决了4.5万名城镇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启动实施老观中学、共和中心校等58所学校的新改扩建工程,统筹安排资金472万元,为全市7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1万名在校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新区妇幼保健院、社会福利院和康复中心相继建成,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15.12万人。体育馆、博物馆和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部建成,全市农家书屋达到501个。新增城镇就业6469人,实现再就业2035人,培训农民工1.3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A以统筹城乡思路建好“一号民生工程”
1月22日,谢明权住进江南阆升路还房小区已经半年多了,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全家住得很巴适。住进新居后的第一个春节临近,他忙着置办年货,“21英寸的旧电视换成了32英寸液晶彩电,今年全家在新家看春晚。”在谢明权家里,电视柜上面挂着一幅绣着“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几十斤腊肉、香肠挂在了阳台上。回想起几年前,一家5口人住在不到80平方米的平房内,谢明权深有感触,“怕下雨,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后来,阆中市委、市政府打造“七江新区”,把江南纳入到新城区建设中,对江南的城市建设重新规划,对不协调的建筑予以拆除。2010年,谢明权等居民的老旧住房被拆除。
阆中市还建办负责人说,2012年新开工还房项目20个,包括了长安七、八、九期,落下闳大道、杨家坝、凌家坝还房等项目,建筑总面积达193.5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14个项目,建筑面积83.2万平方米。
“我们不仅要把还房做成安居工程,更要让百姓乐业。”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说。阆中不满足于还房建设本身,阆中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建好还房。
刘东原是七里海棠社区的一位农民,去年10月,他领到了还房的钥匙,“过年前就搬家。”他说,失去土地的他现在在江南清管所上班,“由农民变成了环卫工人。”
“新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70%,建成区新拓展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人口2万余人。”一份数据显示阆中新区发展正在加快。2012年,阆中市政设施建设投资占基础建设投资比重39%,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9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水、声和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的96%。
统筹城乡发展让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得到极大改善,社区基本功能得到充分彰显。2012年,阆中内东街、天马寺、神门关、拥军路、江南、奎星楼、南池等7个和谐社区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
小城镇建设步伐引人注目,阆中目前完成46个乡镇总体规划,150个村定居点规划。完成了高速公路沿线、柏垭至天宫院旅游沿线、212国道沿线、302省道沿线农房风貌整治。按照一镇(乡)一特色,一村一品位的要求,加强了千佛、老观、河溪、柏垭、彭城等10多个中心示范小城镇建设。申报河溪镇为“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并通过专家评审。全年22个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亿元,其中千佛镇完成滨河路、千佛岩景区打造,完成投资2600万元,彭城镇完成伏羲路、新盛街、文化路的改造,完成投资2300万元。
B创新工作举措让好政策惠及千万家
“我们也有了养老保险金,并且是国家免费发放给我们的。”1月21日,阆中市双龙镇双龙场居委会70岁的张顺先老人领取到了养老金,已经享受养老政策一年多了。蒋建平说,截至去年12月底,阆中全市参加社会保险累计632954人次、征缴社保基金62171.5万元、支付待遇99130.26万元。全市参加社会保险总计净增105065人次。
新农合是近年“三农”工作的一张国家级名片,然而政府筹资难和农民参合难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踏实做法加上创新举措,让阆中的民生保障工作得到全国关注。
在阆中,农户只要拥有一张储蓄卡(账户),即使在外打工,全家也可轻松享受农村医疗保险。这是阆中首创的筹资委托代缴模式,即由县(市、区)、乡镇、村社组织发动,农户自愿与银行签订委托代缴书(一定5年),委托银行从其储蓄账户中代缴本户参合资金。
新农合委托代缴筹资模式在全省推广,并得到卫生部肯定。2012年,阆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1万人,参保率达100%;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04万人,参保率达100%;参加新农合62.5万人,参合率100%。
落实民生政策,阆中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从2012年3月份开始对全市低保进行排查整治,全市84128名低保对象采取逐人逐户核查清理,坚决取缔“人情低保”、“富人低保”,对不符合享受低保政策的2332人予以取消资格,新进4723人,达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目的,全年下拨低保经费1.09亿元。为了增加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阆中市还利用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对排查整治工作的目标、要求、范围、时间和对象进行广泛宣传,并将在保对象名册直接下发到各村(居)委,在乡村两级公示栏张贴,让群众人人知情、个个参与。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低保民主评议制度,积极邀请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及居民代表参加低保评议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请他们做低保工作的义务监督员、评议员和宣传员。
C编好“菜篮子”市民、农民都说好
去年底,加加食品集团与阆中市政府签约,投资5.5亿元,在收购阆中王中王食品有限公司的同时,新建一条产能5万吨的植物油生产线。该项目在2014年底全部投产后,可望实现年产值8亿元,年创利税2亿元。
“招商引资,阆中的底气很足,其中一个便是农业基础强、产业化高、市场环境好。”阆中市市长魏晓泉说,这已经成为阆中项目攻坚战略实施中的王牌之一。
获得全国知名农业企业的青睐,得益于阆中的现代农业基础越来越强,特色产业成为农业发展主力军。
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中,阆中坚持以“深化提升”为主线,以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为抓手,把建设大基地作为首要任务,把培育大产业作为中心工作,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以“三线三园三产业”为工作主平台,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层次提升。
2012年,阆中在沙溪、文成、五马等地新建果蔬基地6000亩。在沙溪、文成、五马等地新建中药材基地6000亩,巩固提升中药材基地1.4万亩。在沙溪、文成等4个乡镇新栽珍稀林木2000亩。在沙溪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个。
一个个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带动了阆中统筹城乡的发展。
对沙溪洞子口村村民刘会明来说,基地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让钱袋子鼓起来,还把全村的基础设施一下提升了10年。“忙时在地里,闲时在服务中心看书学习。”刘会明说,该村128户农民住进了新农村综合体,“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让村民享受到了新农村的实惠。
在这些基地示范区内,村道公路、机耕道通达率达100%,便民道入户率达70%以上,“四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率达90%以上,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户沼气建设率达70%以上。
据悉,截至目前,阆中市建成生姜等果蔬基地6.9万亩、中药材基地7万亩,新建速丰林基地2万亩、珍稀林木基地0.8万亩。承担农业部安排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1个,创建面积12万亩。建成万亩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基地1个。新建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新建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小区6个。
编好“菜篮子”,让农民和市民都能得到实惠。
阆中在城区设立平价蔬菜直销点,这些直销点建立在居民小区和农贸市场,销售点的蔬菜主要依托本地种植大户,实现产销对接,减少流通上的中间环节,进行了平价蔬菜直销,在销售点售出的部分蔬菜比市场价格便宜了1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里)“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古城4档专题节目将于蛇年春节期间亮相央视荧屏。这是记者2月6日从阆中市委宣传部获悉的。4档节目中,《我们的节日·春节——中华长歌行》将于2月8日19时58分在...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