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雪萌
如果一年中打算找个完整时间看一两本书,那么没有比这几天更合适的了——秋高气爽、悠长假期,外面的世界人声鼎沸、价高拥堵,身边的天地寂静安宁、自成一统。这份“不亦快哉”,简直不亚于“雪夜闭门读禁书”——当然,禁书还是不能随便读的。毕竟我们有这么多更好的书可以选择!
如果只看一本,看哪本?
不看书的理由有很多,但这个肯定是高票选择:不知道看哪本!
难得终于有时间可以拿起一本书来,但是,有名的书这么多,选择哪一本好?是世界名著,还是网红畅销?是流行科幻,还是人物传记?《三体》是大热门,但听说很难搞懂;每年村上春树都要火一阵子,是不是找本来看看?《乌合之众》名气这么响,好像更适合秀朋友圈……一来二去的结果就是:这么麻烦,要不算了吧,不如刷会儿微信省事儿!
幸好总是有人用各种方式在替你甄选。我们从来都不缺各种荐书的榜单,比如“人类史上最畅销的10本书”、“20部史上最受欢迎的书”、“有史以来20本最佳图书”等等。当找不准方向的时候,跟着大家伙儿走,一般不会错得很离谱。
几天前,京城某报又推出了一个图书评选活动——“大民大国·40年40本书”。选出了从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中影响中国的40本书。这些书“今日依然值得阅读”、“依然需要阅读”。这是个群众投票活动,300进100,100进40,最终根据票数得出结果,因此有较高参考价值。
这40本书中,有传统经典如《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大部头如《古拉格群岛》、《白鹿原》、《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有通俗小说如《金庸作品集》、《哈利·波特》、《顽主》;有社会政经题材如《江村经济》、《论美国的民主》、《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有思想论文如《极权主义的起源》、《通往奴役之路》、《顾准文集》;也有受众基础较为广泛的《万历十五年》、《活着》、《黄金时代》、《小王子》等等。排在第一的,是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眼下小编的办公桌上,只有一本书,就是这本。所以如果让小编给您推荐一本书,答案也是这本。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社也曾开展过“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评选活动,名列前茅的书籍有《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德伯家的苔丝》、《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约翰·克利斯朵夫》、《格列佛游记》、《仲夏夜之梦》等等,位居榜首的是《堂吉诃德》。
2002年,瑞典文学院(就是评选诺贝尔文学奖那个)与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了一个调查,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位作家推选人类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得票第一的又是《堂吉诃德》,而且得票率超过50%——就是说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作家都认为《堂吉诃德》是史上最优秀的小说,把第二名《追忆逝水年华》远远甩在后面。虽然同仁中有荷马以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福克纳,还有马尔克斯等等,但都不如这个抱残守缺的没落贵族骑士更得人心。
7天假期,完全可以看完两本书,《一九八四》之后,就选《堂吉诃德》吧!那些名头很大的书,看了也可能后悔
还说这本《堂吉诃德》。就算全世界的大多数作家都认为它是最佳,但仍然有众多读者提出不同看法。
“并没有太震撼的感觉。有的章节没啥可写却啰里啰嗦简直像骗稿费,有的章节明明可以大书特书却又一笔带过好像在调戏读者。构思并没有很精巧,漏洞也不少,逻辑更是不可考。”
“这本书就像一个庞杂的不修边幅的怪物!对中国读者的参考价值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看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笑出声,但并没啥启发。”
“看了三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无法理解一个单纯的疯子怎么就成了理想主义的象征,后人是不是过度解读了?”
“就算再有理想,但是这个人一路上不仅闹事砸物,还弄伤弄残别人,甚至杀死一个仅仅来打水的脚夫,然后毫无愧疚不受惩罚地离开,只觉得非常非常讨厌这个人!”
阅读是件私人事务,别人的建议可以参考,但最终还是要自己作出选择。有时候慕名拜读某位大师,会失望地感觉“怎么可以是这样?”而有时候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会惊喜的发现“原来你藏在这里!”
“大家问答”曾推出一个“很有文化的问题”:有哪些书名气很大,但你看完以后特别想要作者退钱的?
答案有很多。作家杨早表示自己高中时很喜欢《文化苦旅》,后来发现这本书问题太多;历史学者端木赐香说,《明朝那些事儿》卖相好看、吃不下去;媒体人“王旭的王”则认为,王朔的《我的千岁寒》是“一本骗钱的书”,“整本书没有一个写作者的真诚,透着虚假和苍白”。
网友们的读后感更是五花八门:《穆斯林的葬礼》,中学作文的水准和琼瑶的三观;《小王子》,无病呻吟之最;想问真的有人喜欢《岛上书店》吗,能看完已属不易;《货币战争》,本以为是经济学专业书,谁知是玄幻小说;千万别看《乌合之众》,架构简陋、分析粗糙;《南渡北归》,阅读体验极差,味同嚼蜡……总之就是无论多大的来头,总有人觉得上了当。
每位读者喜好的类型大不相同,哪怕是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作品,也不可能触及所有人的内心。在忙碌芜杂、无暇披沙拣金的时候,可以借鉴别人的评价,但任何时候都要带着自己的思想与判断去读书。同样一部《红楼梦》,有人一辈子就读这一部书,有人连一遍都“死活读不进去”,这正是阅读的价值所在。当然,也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就对一个作品作终极的论断。比如小编很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也没有去黑雷蒙德·钱德勒。
不要掉进书名的坑
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说直到40多岁的时候才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他以为那本书说的是棒球。守望者“Catcher”,本意是棒球队的捕手。台湾就把这本书译为《麦田捕手》。
这告诉我们一本书的书名有多么重要。不要因为一个不喜欢的书名错过了一本好书,当然也不要被一个虚张声
势的书名所忽悠。
这是一些书名等于自杀的书,在书店看到它们,绝不会拿
下来翻一页,然而实际上却完全值得一读:《禅与
摩托车维修艺术》,并
非机车维修指南,它说
的是心灵历险和自我
发现,与其异曲同工
的是《乌克兰拖拉机简
史》以及《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叫魂》,不是民间乡土志怪,作者探讨的是帝制巅峰时刻一场大恐慌背后的历史狂热;《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不是蔬菜种植科普,是村上春树的风趣随笔,插画也很美;《枪炮、病菌与钢铁》,貌似理工科教材,其实人家得了普利策奖,记录了现代世界诸多不平等形成的原因;《人生的智慧》,听起来是浓得不能再浓的鸡汤,然而叔本华这本书配得上这个名字,其坦然平淡优雅的文字,能够帮助你学会“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这本书的另一个更low的名字)。
下面这些则是另一些“专坑读者一百年”的书名:《所有的幸福,均与尘世须臾不离》、《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一个人的繁华,两个人的寂寞》、《我贪恋这泥沼里的温暖》——这文艺小清新的名称下,其实分别是林语堂、沈从文、张爱玲与萧红的作品。还有屠格涅夫的散文随笔集,名叫《在最美的风光里,与灵魂相伴》;雨果游记见闻及讲话文集,被命名为《脚步不能达到的远方》……为了能让你读一点书,出版社编辑们也是尽力了!但是冲着这种轻飘小资范儿去的文青,能读得进这些作品吗?真想读这些作品的读者,多半又被这些虚头巴脑的书名挡在了外面。
读书是件最简单的事,读书又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假期珍贵,与读书正相配。愿你遇见人间的慈悲,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早日与世界约会,及时握住指间年华……
新闻推荐
文|开寅胡锡进主编深夜对着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发了一通牢骚,尽管发完就删了,但奈何不了他1588万粉丝中总是有人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