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分区售票无法让影院走出困境,那就要在提高“增量”上想办法。具体而言,影院不妨在提升观影体验、降低观影门槛、丰富影片供应等方面下功夫。即便采取差异服务的方法赚取利润,也完全可以有更合适的选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朱文龙
截至前5个月,全国总票房已经超过250亿,随着电影市场逐渐升温,有些影院内的“黄金坐席”票价也开始水涨船高——以正在上映的一部电影为例,有媒体发现北京某影院IMAX厅黄金区域位置要比普通的贵20元。同一场电影却因“位置”不同而票价分区,引发较大争议。
从市场角度来看,影院拥有自主定价权,只要在购票前,商家对价格进行了充分、透明的公示,就不存在违规。但问题是,即使是市场行为,也要考虑可行性。事实上,影院分区售票,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一方面,影院分区售票伤害了消费者感情。如今,“看电影”还是属于大众娱乐范畴。不同于音乐会等高雅艺术消费,看电影讲究的就是低门槛、平等性。倘若电影院实施分区售票,几乎是用直白的方式告诉那些没购买“黄金坐席”的消费者——坐在正中间的观众给了更多钱,而边边角角的观众,则似乎“低人一等”。消费者内心肯定会非常别扭,那种自由感、平等感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久而久之,消费者便不会再到这家影院消费。毕竟,可选择的影院很多,可替代的娱乐方式也很多。
另一方面,购买“黄金坐席”的消费者权利得不到保障。虽说在海外,影院分区售票很常见,但这是基于海外电影院上座率高,分区售票起到了“调节”作用。反观我国,影院虽然数量很多,但上座率并不太高。在上座率低的场次,消费者经常不对号入座,这就会出现没购买“黄金坐席”的消费者坐在“黄金坐席”上的情况。这对那些加钱买票的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多花了钱,却没享受到应有服务,自然会有成为“冤大头”的感觉。对此,影院也无法进行监管,总不能在消费者观影时,派工作人员时时盯着吧?如果真这么干,不仅影院耗时耗力,还影响了其他人的观影体验。
客观而言,自去年以来,影院确实遇到了收入下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影院想方设法拓展营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通过给“黄金坐席”加价的方式解决问题,未免找错了方向,不仅无助于影院增加营收,还给消费者添了堵,这种做法还是不推广为好。
既然分区售票无法让影院走出困境,那就要在提高“增量”上想办法。具体而言,影院不妨在提升观影体验、降低观影门槛、丰富影片供应等方面下功夫。即便采取差异服务的方法赚取利润,也完全可以有更合适的选择。比如,开辟更多贵宾厅、包厢等。唯有如此,影院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新闻推荐
正在上映的电影《柳青》日前在京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部电影有情怀、有温度、有筋骨,真实展现了著名作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