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今日华语电影 > 正文

当你历经《万水千山》,将浮云一眼看开

来源:新京报 2021-04-23 00:39   https://www.yybnet.net/

电影《幸福的拉扎罗》(2018)剧照。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城中生活的年轻农民与一位年轻贵族的相逢与奇遇。“自然主义者”的大理。《夏日走过山间》

作者:(美)约翰·缪尔

译者:邱婷婷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7月《万水千山》

作者:沈颢

版本: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前媒体人沈颢的新作《万水千山》是他给自己开的处方。2019年7月,他意识到抑郁即将来袭,决定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和自己待上一阵。他在这本书里把自己当成观察对象,忠实地记录自己,将自己全然地坦呈在文字与读者面前。

“一个自然主义者的疗愈之旅”

听到沈颢又出了新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本诗集吧。

前媒体人沈颢,这两年归来后,只用他诗人的身份,一直在外游走。写诗,拍短片。他的短片相当特别,我不知该怎么归类,是一种诗化的镜头,可能是旅途中的一个瞬间,有一点人物,或者只有一个特别的小景,甚至只有一片天空,一小片海,重要的是,这些画面会配上他自己的诗,由他缓缓地读出,文字与影像的交织,让观者一下就沉入其间。

所以,我想,从他上一本诗集《人间情书》到现在,大约应该又能出一厚本诗集了。谁知,这本《万水千山》是一本厚厚的散文。

翻开这本书,我才知道,2019年7月,他意识到抑郁即将来袭,他决定对自己进行一场彻底的检查和治疗。他给自己开的处方是,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和自己呆上一阵。

正如这本书封面的一句话:“一个自然主义者的疗愈之旅”。

他到青藏高原高海拔5000米的一个湖边,做了一个自然保护区的自愿者,每日住在集装箱里,观察,做饭,写作。

当我沉入这本书的时候,我时不时地被那些特殊又日常的细节迷住。

一个保护站,处于无人区,周围是浑然天地,动物植物,天空湖泊,星辰雷电。

在这里,作者除了日常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和这天地相对。他去辨识植物动物,徒步,登山,陷入沉思,对着太阳练瑜伽。

作者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时,他也联想到了一些书,比如《瓦尔登湖》、《夏日走过山间》、《一个人的朝圣》等等,他很谦虚,认为他永远也跟不上它们。

在我看来,《万水千山》跟这些作品的确是能比肩的,不仅是因为作者是一个“有点神秘感的自然主义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会有更多的联想。比如一些人类学著作,像《忧郁的热带》等,作者的出发点虽然不是去做人类学观察,但面对一个新世界,带着全新的眼光,从点滴开始呈现,的确是一份相当难得的观察报告。

以自我为对象的田野调查

不止是难得,还十分丰富有趣。

比如,在保护站,食材相当有限,都是每隔几日从山下送来的,有时是一点单调的蔬菜,有时是在山下的超市里随便买的食材,偶有别人赠送的古怪原料。同时还要避免污染环境,垃圾也要尽可能减少,还要打包送到山下。

水也不多。每日需要两人合力去一个泉眼打水。在5000米的高原,打水绝对属于重活,所以,用水也要相当节省。在这种种的局限之中,作者还承担了为保护站同仁做饭的任务。

一日三餐,作者相当花心思,要以简陋的食材,创造出丰富的生活。

这一部分,在书中有相当的描述。

找到几袋泡面,便发明创造出了泡面粥,有了咸菜,便做出了咸菜炒蛋,省下每日的配额鸡蛋,几天便可以做出一锅高原茶叶蛋,日子久了,厨师手艺见长,便制作更为复杂的“高原料理”。比如为一位患相思病的同仁,做一套“浓情螺蛳粉配酸辣黄瓜”,忧郁的人便食欲大增,治愈效果斐然。

这些故事,虽然微小,但却让人读得饶有兴趣,孤独者的荒原日常,让我时不时地想起电影《火星救援》里,主人公在火星上调配土壤,种植土豆的耕耘故事,还会想起另一部日本电影《南极料理人》,主人公在南极科考站做厨师的尴尬与欢乐。

其他日常工作与生活,一一记录,也如这些料理故事一样,给读者带来意外与惊喜,比如,追寻一只孤狼的故事,野牦牛冲击营地的故事。

让我从这些浓密的细节中,联想到人类学记录的,并不是作者对外界观察,而是对自己的观察。

正如作者的初衷,他去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是为了和自己待一阵,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他的这种每日记录,既是记录身外世界,更是记录了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每日的记录之后,也附上了他每日写下的诗,诗也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因为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所以,作者采用的是极诚实的文字,忠实地记录自己,通过这种书写,进行自我诊疗。也是这个原因,让我会想到这像是以自我为对象的田野调查。

这样的抒写,需要把自己彻底打开,坦呈在文字里,也坦呈在读者面前。

沉重的故事,轻盈的文字

一般好的非虚构作品,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一个元素,就已经不易,比如何伟的《甲骨文》,但要像沈颢这样,把自己当成观察对象,敞开自己,则是非常有难度的抒写。

不能隐藏,不能矫饰,要站在自己打开的聚光灯下。

作者说,“朋友们都认定,我性格内向。但这种内向的性格在之前四年得到了彻底的矫正,矫正者就是我自己。然而悖论的是,正是天然内向的性格,才能够使我在那样的一段时间里,弃绝外在的向往,居然找到了一条通往内心的道路,虽然走得也并不稳,但足以走出隧道般的幽暗期。”

一个天然内向的人,面对过最深的孤独,现在能在文字里把自己完全打开,我认为,这样的文字就是他寻找到的通往内心的道路。

写下这本书,他通过文字“让自我像水一般流出来,流入我所处的这个自然环境。”

所以,这种文字对读者有相似作用,它能帮助读者,沉潜下来,学会面对自我,直面孤独。

虽然是诚实的记录,不刻意回避,也不故意回忆,向内观照的同时,往昔种种因由,自会慢慢浮现,因此作品呈现出一种如影像般的明暗构成与留白,显然这是作者在进行的一场写作实验。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里的一些暗线,这些暗线故事基于回忆,细心的读者才能明白。一旦读懂,便会感到相当震撼。比如其中围绕咖啡展开的系列故事,里面既有爱情与亲情,还包含了绝望与重生。这些不那么容易被理解的故事,让这本书变得更复杂厚重,这些文字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是面向未来的书写。

沉重的故事,最好的讲述办法,是用轻盈的文字。举重若轻,最需要控制能力。作品按日期一天天延展下去,阅读的时候,似乎感觉这是个绵延无期的故事,但作者把它收束在为母亲祈福而去拉萨的转经之旅中,顿时,让这个故事的结尾干净利落,恰到好处。我心中关于信仰的问题也得到了答案。

作品最后是一首诗,诗的最末几句是这样的:“我把我的眼泪、痛苦与尊严/落在这八廓街的每一块石板上/落在你们的鞋底下/任由你们踩踏/而它们,也会跟随你们的脚步/被带到世上陌生的角落/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忘我的花”。

这是沈颢在转经路上的感悟,其实也可以看作这本书的意义,痛苦道路开出的忘我之花,将会散播到很远的地方。

文/西门媚

新闻推荐

《闪闪的红星》 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师苑小学406班王正辉小记者01066指导老师夏芸今天,我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当你历经《万水千山》,将浮云一眼看开)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