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我国电影票房为50.5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比此前同档期纪录增长86.42%,其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位列档期票房前三名。这些电影在唱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贴近观众审美,将主流精神、艺术理念和市场意识充分结合,叫好又叫座。
提起主旋律电影,人们存在脸谱化、说教味浓的印象。随着电影市场不断转型升级,主旋律电影日益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类影片。从2014年口碑上佳的《智取威虎山》、2016年以近12亿元票房获国庆档冠军的《湄公河行动》,到2017年票房超56亿元拿下中国影史单片冠军的《战狼2》、2018年以36.5亿元票房春节档夺冠的《红海行动》,都证明了主旋律电影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和市场潜力。
“没有差的类型,只有差的内容。”影视圈流传的这句话,可视为中国主旋律电影乃至整个电影行业发展的金言玉律。与以往同类影片相比,此次国庆档电影并未沉迷于宏大叙事或展现激烈的枪战动作戏,而是聚焦真实事件、平凡人物,以创新表达讲述散发着生活气息的中国故事,追求与观众形成共情共感,拓宽了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内容。
真实的力量最能引发共鸣。没有现实基础、无法凝聚社会共识的悬浮作品,将被市场淘汰。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群众,才能接地气、受青睐。《攀登者》和《中国机长》,前者将中国登山队两度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历史奇迹交相闪回呈现,后者再现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紧急备降事件,影片中很多人物和细节都有事实依据。这种真实的力量,让现代烟火气与厚重历史感和谐共生,也为当代年轻人找寻信仰的灯塔指引方向。不需过多的渲染和煽情,事件本身和人物原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增加了影片的可看度。
平凡人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主旋律电影主题再宏大,也需要闪闪发光的小人物、小故事来支撑。以小角度切入大主题,从小人物故事出发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才能让人感同身受。《我和我的祖国》中,无论是葛优饰演的北京出租车司机,还是任达华饰演的香港修表匠,或是黄渤饰演的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都不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经历悲欢离合的普通人,但同时他们又是新中国成立及成长重要时间节点的参与者、见证者或记录者。电影展现出的个体与时代的相遇与共振、矛盾与抉择,更为生活化、鲜活化,也更有感染力、冲击力,更能唤起观众的共鸣。
被唤醒的家国情怀最为可贵。《我和我的祖国》放映后,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人们心底的自豪感、认同感、责任感被唤醒。满足大众高尚的精神需求永远是电影的职责所在,也是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关键所在。努力找到能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的表达方式,平实、接地气的叙述,立体、饱满地塑造人物形象,才能有效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才能滋养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
尽管国庆档三部影片并非尽善尽美,但它们共同拓展了献礼片的题材宽度,提升了主旋律的创作高度,增加了家国情怀的表达温度,艺术创作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事实证明,主旋律电影的突破和转型是成功的,但还需要持续升级、提速“进阶”,不断探索新的角度、新的类型、新的故事、新的情感,不断超越,增强主旋律电影的竞争力。创作态度决定艺术高度,不走捷径、不搞速成,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开展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新闻推荐
原创:三声编辑部三声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喜好与城市发展步调错开,像Zak一样停在过去的某个时间节点,或者像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