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学史”,很多人想到的是时间点、事件、经典作品等适合备考的内容。这或许是不错,但这样的文学史,跟同样罗列知识点的森林史、煤矿史又有多大区别呢?文学的历史,是不是应该要有一些文学的魅力、光彩、趣味?这是王德威在主编《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首先,他在邀请参与写作的作者阵容上做了一个突破。身为主编,王德威邀请到143位作者参与写作了161篇文章。每篇文章2500字。每篇都集焦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刻,讲述一个独特的故事,并彼此阐明,以散点辐射的方式探索文学史的边界。
“人言可畏”最短的文学创作
文学的创作者除了被动地被叙述,被记录,被评价之外,他们自己也受主编之邀,进入到文学史的写作当中。余华写了他在华东师大的翻墙故事。莫言写了今天读写长篇小说的意义。王安忆受邀写了她与自己同为女作家的母亲茹志娟,用文学开启母女对话,勾勒出了非常独特的两代女性的母女作家之间的视野。台湾的朱天心、香港的董启章都被邀请参与写作。而且作家还被允许用虚构文学的方式,来再现文学史的戏剧性的一幕。比如在海外用英语写作的哈金,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重现了鲁迅《狂人日记》写作的来龙去脉:1918年4月18日这一天,有位先生晚上睡不着觉,在卧室里徘徊,百无聊赖,觉得他过去这些年的奋斗没什么希望了。他的好朋友办了个杂志《新青年》,问他:你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写点东西呢?在无聊的情况下,他写下了一篇叫《狂人日记》的短短的文字。这个人,就是鲁迅。
在同一个时间点里,往往密密麻麻叠着不同的事件。在文学史的编撰中,王德威还特意让不同的角度诠释同一年。比如对1935年3月8日,上海的大街小巷,所有的报纸的读者看到的头条都被一条消息震惊:电影明星阮玲玉服毒自杀。阮玲玉死前写下四个字:人言可畏。这是最短的文学创作。同年《三毛流浪记》开始在报章杂志上连载,也同在1935年,河北定县的农民在当时走向民间的知识分子的鼓励之下,产生了露天群众剧场“定县剧场”,是戏剧史上重要的一笔。王德威说,“同一年发生的事件,给我们很多一闪而过的经验、撞击和灵感。”
时空“对话”远见卓识的智慧结晶
1941年圣诞节,香港陷落。当时在香港大学读大三英语系的张爱玲漂泊在不同的救济单位。有一段时间,她做了护士,她的护士经验也被写在了有名的《烬余录》。这段战争感受经验后来衍生出了很多重要作品,比如《倾城之恋》。而东北女作家萧红1940年到香港,并于1942年病死在香港战时医院里。中国现代文学非常重要的两位女作家有了同时空的“交集”。2014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导演电影《黄金时代》,向萧红致敬。像这种时空的“对话”,在这本文学史里不断地呈现。161篇文章就是161个时间点爆发的现象。而这161个爆发点分散开来,形成了巨大的网络式的结构。
这样编文学史,会不会显得太主观,不够完整,甚至投机取巧?王德威是这么解释的,“完整意义的文学史压根就不存在。”与其追求长篇大论、宏伟壮丽的思想体系,倒不如切切实实收录出闪烁着远见卓识的智慧结晶。王德威透露这一点他深受钱锺书的治学风格启发。《管锥编》就是一部将诸多中西篇章和典故片段汇集成为一股集知识、史观、诗情为一炉的论述,并不是系统论著。1962年钱锺书读《拉奥孔》时,有一段话也深深影响了王德威:“正因为零星琐屑的东西容易被忽视和以往,也就越需要收拾和爱惜……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
求新求变现代文学从明末萌芽
这本现代中国文学史,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会令不少人吃惊:开始于1635年。难道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从明朝末年就开始了?
对此王德威认为,晚明文人杨廷筠信奉天主教,接受了西方传教士艾儒略等对文学的看法后,在他的文集里思辨什么是文学。之后晚清时期的传教士文学,由龚自珍所代表的公羊派士大夫的转向,到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的系统,民间文学、女性文学的兴起,也包括报纸、中国第一本文学杂志。从1807年马礼逊抵达广州,到《镜花缘》的写成等。在王德威看来,面对西方和国内的各种冲击,晚清所代表的求新求变的冲动、实验、失败、成功,它所汇集出来的力量导向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王德威特别提到,晚清的科幻小说非常精彩。1902到1910年,《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新纪元》(碧荷馆主人),《新石头记》(吴趼人),想象中国飞天入地,那十年的小说很精彩,可并没有充分发展的机会。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刘慈欣韩松们的科幻小说,在全中国、全世界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让王德威很惊喜:这就是他曾经阐述的“被压抑的现代性”,这正是文学的能量。在王德威的理解中,晚清所代表的那种多元、奔放的想象力,有的是正面,有的是负面,的确在经过一个世纪之后,又重新释放出来。这也是王德威在这本文学史的结尾,重点介绍作家韩松科幻小说的原因。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 刘可欣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电影退步了 ■何华,作家,出版有 《 一瓢饮》《试遣愚衷 》《 买金的撞着卖金的 》 等,现居新加坡。
最近看了两部口碑很好的电影:印度影片《调音师》和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迦百农)。两部电影在豆瓣上都获得高达九分的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