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青春题材电影一直是编剧、导演比较热衷的题材,但是一些电影打着青春疼痛的旗号,用夸张的情节、浮夸的演技忽悠观众,找不到共鸣的影迷不禁频频发问:此类电影,到底疼痛的是谁的青春?
《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初恋这件小事》等优秀青春题材电影,带给观众的是对青春流逝的感触,赚尽观众眼泪的同时叫好声一片。青春题材电影有了良好的开端之后,随之而来面临的是跟风和抄袭,一些“烂”编剧、“歪”导演在利益的驱动下,打着疼痛青春的旗号,拍了很多制作水准低、口碑不佳的青春题材影片,让青春题材影片成为“烂片”集中地。
青春题材电影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此类电影投入少、门槛低、受众广。随便什么主持人、明星、音乐制作人等都可以跨界拍摄此类题材电影。邀请一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当红高颜值青春偶像来担任影片主角;打着怀旧、感伤的旗号造势来忽悠观众、是此类影片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其下作的手段可谓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影迷的“三观”。
什么是青春疼痛?影片中的主人公逃课、恋爱、怀孕、堕胎等叛逆行为被定义为青春必须经历的“疼痛”,宣扬的是年轻就应该放纵、再不疯狂就老了等非主流价值观。笔者很想问一问这些电影的编剧和导演,这种疼痛的青春到底痛的是谁?是悉心教导的老师还是含辛茹苦的父母?如果每个青少年的青春都是这个样子,最该疼痛的恐怕是我们整个国家。
如果说非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情节,让此类青春类电影不值一观的话,那么影片中“小鲜肉”拙劣的演技,可以说是让整部影片沦为笑话。《致青春 原来你还在这里》中的男主角是当红偶像吴亦凡,在中国至少拥有几千万的粉丝,然而在影片中几场悲情戏的表演上,男主角基本上就是背完台词便开始咆哮,浮夸的演技引得影院观众哈哈大笑,活生生将一出悲局变成了喜剧。
其实不是只有疼痛的青春才值得回忆,在《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初恋这件小事》等青春题材的电影中,男女主角都是平凡的普罗大众,身上没有太多的光环。正是这样平凡的演员,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中学时代单纯的美好,大学里面的懵懂爱情……平淡的学习生涯中的微泛波澜才是大多数人对青春记忆。
□罗天琪
新闻推荐
文章转自|十点电影论2018年中国观众好感度最高的外国电影。印度片绝对要有姓名。别看去年大陆地区只引进了10部印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