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正式文件尚未下发,但《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方核实得知,从10月1日起,有关部门将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线上票补。如此,意味着9.9元、19.9元的票价将消失,自2014年开始影响电影市场的线上票补手段将成为历史。
该消息9月12日晚间开始发酵。据悉,新规除了取消票补外,还限制第三方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含票务系统),院线、影投不得参与分配;未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将无法开展预售;线上售票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10月1日起要求即时结算。
对于取消票补,淘票票总裁李捷称,短期对第三方票务平台确实不利,但长远来看是好事。
2015年是在线票务平台最疯狂的一年,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每个玩家都大力度补贴跑马圈地,推出低至十几元甚至几元的票价。那年,中国电影票房为440亿元,其中有30亿到50亿元的比例是来自票补。可以说,票补在前期确实起到了培育和导流作用,拉高了票房,促成了繁荣,但也造成了虚高。到了2017年,有媒体称,当年春节档最卖座的《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和《乘风破浪》这四部电影,仅在大年初一砸下的票补就有3亿。
有识之士早已指出,票补虽然有利于票房,但对中国电影伤害也大——对片方来说,票补已经宛如军备竞赛,不参与,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对观众而言,9.9元的低票价让他们忽视了电影的真正价值,而且养成了没有低价票就不看电影的惯性。
更有甚者,票补除了造成票房虚高,还衍生出不少电影造假的新手段,例如直接出钱买票房、虚假排场、票房注水、午夜包场、幽灵场(显示满座,但并无观众观看)、锁场排片等情况层出不穷。
资深电影人吴思远就认为票补帮了电影的同时,也损害了电影。在各界的呼吁下,今年的春节档,有了“限补令”,要求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2月15日至3月2日)春节档期间,各大片方将联手限制票补——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在补贴的票数方面也有限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这一规定,既是为了避免资本层面的恶意竞争,让电影市场初步回归到内容为王的良性发展轨道上,也能给同档期影片、尤其是小成本影片和文艺片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通过达成《大象女王》和《狼行者》两部影片交易,苹果视频业务部门正式跨入电影产业。苹果进军影视行业从去年即已传出,外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