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导演四年磨一剑,“民国三部曲”最后一部《邪不压正》如期上映,但观众口碑却出现两极化,在豆瓣上,它的评分是7.2分,对于别的导演来说,这已经算是很高的分数了,但对于姜文来说,他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拿到的分数可是8.8分和8.7分。
周黎明导演这样评价《邪不压正》:“这是一部飞着的影片,喜欢和不喜欢该片,主要都是这原因。喜欢者看到了飞扬,不喜欢者看到了不着地。”因为对于《邪不压正》这部电影,从画面、摄影、美术设计、布景、人物表演、音乐、剧情等元素来看,唯一能够让观众挑刺的就只有剧情了,《邪不压正》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这么简单的剧情,姜文并没有按照类型片的方式来讲述,而是在其中糅进了很多他个人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这些暗藏在情节中的点对于专业的影评人来说,是加分的,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有些看起来就显得有点“故弄玄虚”。
从艺术的角度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部电影有没有打上导演个人的烙印,有没有提供以前此类电影没有出现过的审美类型和艺术形式。比如,以前观众心目中的武打片类型都是徐克、袁和平、成龙等香港电影人拍摄的类型,但侯孝贤拍了一部《聂隐娘》,武打方式和故事讲述上完全颠覆了观众对武打片类型的认知,这在艺术上就是一种创新。侯孝贤凭借《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邪不压正》在剧情的讲述上,也没有按照严格的复仇片路数来,这打破了观众的心理预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观影障碍,但在艺术上,却是加分的。
按照常见的类型片讲述方式,《邪不压正》应该紧紧扣住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复仇这条主线来展开,这位能够躲避眼前射过来子弹的年轻人,在片中最大的障碍是心中恐惧,但影片在前半部分几乎没有表现李天然内心的恐惧部分,更多时候,他是带着笑容在屋顶上飞奔,就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这是姜文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期待,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自己饰演的蓝青峰和廖凡饰演的仇家朱潜龙之间的心理暗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剧情的主线不突出,观众的类型片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但这些内容,恰恰是姜文最想表达的观点。影片前半部分的主题是“寻父”,后半部分的主题是“复仇”和“爱情”,前者是他作为一个导演对于历史和家国关系的思考所在,让他割舍掉这些,或许就让他失去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动力。
姜文眼中的北平,有一种风情万种的销魂劲儿,对于《邪不压正》的布景,除了赞美,几乎听不到任何异议的声音。就冲着在银幕上复原的这座千年古城,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观众对于《邪不压正》两极化的评价,其实反映了现在中国电影面临的两难境地。作为艺术片,它需要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在艺术形式和电影的讲述方式上做出探索,这势必引起观众观影时的障碍。而电影的商业属性,又需要导演顺应观众的心理期待。像姜文这样的导演,要让他完全向商业电影妥协,几乎就是要了他的命。因此,客观公正地看待《邪不压正》这样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电影,是对电影人辛苦付出的尊重,也是中国电影之福。《邪不压正》跟《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起来,一定是逊色,一个导演也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在巅峰状态,但这部影片的闪光点依然不少。张艺谋曾经说过,一部电影看完后,观众留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几个画面,相信很多看过《邪不压正》的观众,多年后依然会记得,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披着披风,在绵延的北平四合院的屋顶上跳跃翻腾,一股“快意恩仇”的复仇欲望在他心中燃烧,最终,他用自己的勇气诠释了“邪不压正”这句天道之语。王金跃
新闻推荐
《邪不压正》里的彭于晏,美好的形体和单纯又萌蠢的性格,再次为他圈粉无数。而想演姜文的戏,是他蓄谋很久的计划,就算一开始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