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中国“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被誉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表示,在以民间为基础、以政府为后盾、以学界为智库的三重互动保护模式下,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京举行了“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专家介绍说,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史诗蕴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阔,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三大史诗”内涵丰富、情节曲折、结构恢宏、气势磅礴,皆为几十万诗行的鸿篇巨制。除“三大史诗”外,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学界还至少发现并记录了数以千计的史诗或史诗叙事片段,蒙古、土、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赫哲、满等北方民族,以及彝、纳西、哈尼、苗、瑶、壮、傣等南方民族,都有源远流长的史诗传统和篇目繁多的史诗叙事,而且大多至今仍以活态的口头演述方式在本土社会的文化空间中传承和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三大史诗”震撼人心的伟大之处在于其跨省区、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宏伟格局;在于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在于结合口头与书面形式的活态传承体系以及恢弘的叙事主题和崇高的演述风格。
据了解,“三大史诗”在国内的流布地域覆盖大半个中国,在国外流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以及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阿尔泰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它们在国外传播的地域覆盖大半个亚洲,并且正好与古代丝绸之路轴心线路相重叠,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以‘三大史诗\’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接轨国际、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说。
“‘三大史诗\’是人民的史诗,带着泥土芬芳,凝结着人民的智慧与心声。安定世界、主张正义、造福百姓、建设美丽家园,是‘三大史诗\’核心主题,这对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李培林说,“三大史诗”被称为多民族文化“百科全书”,是文学、语言学、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例证。
自1980年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以来,我国“三大史诗”的抢救、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正式走上科学轨道。近年来,“三大史诗”的抢救保护及传承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在人才队伍建设、资料学建设、理论方法论建设、田野研究基地建设及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就。
为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专家建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大史诗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保护计划”,加大力度保护“三大史诗”集中传承区域的文化生态,推动整体性保护和多样化当代实践;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推动“三大史诗”的代际传承。
“在科技和传播技术发达的今天,‘三大史诗\’的传播也要与时俱进,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正在不断拓展。”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斯钦巴图说,以“江格尔”为例,随着电视动漫《英雄江格尔》的制作播出、《江格尔》歌舞剧的创作和演出以及相关动画电影、电视纪录片的策划拍摄,传承和保护正从文本记录向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转变。
新闻推荐
悬疑犯罪系电影一直都是君君的心头爱好。迷雾重重的伏笔,不断抽丝剥茧的剧情、真相浮出水面那一刻的头皮发麻,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