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高精尖或是衣食住行的日常,每一种脱颖而出的制造,都集比海更深的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劳作于一身,他们愿意日复一日“搬砖”,是因了对使用者的一份谦恭。
这几天的朋友圈一直在被世界制造业大会刷屏。
报社同仁们的辛劳毋庸赘述,一份十足“国际范”的全英文会刊,从创意、实施到最终出炉,凝聚于每一环节的“一根筋”,都契合着精心“制造”的精神。与此同时,台前幕后的追踪报道和第一时间的现场直播里,无不包含着马不停蹄的笨功夫和脑洞大开的智慧火花。
还有更多的媒体圈朋友,在网络平台关注,在客户端报道,或以拍摄9分钟开幕宣传片的方式共襄盛举。
一次开放的盛会,促成了两种“制造”的相映生辉,也见证了两种匠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则为制造者与使用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寓教于乐的场景忙坏了摄影师们,量子信息、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这些原本“高冷”的前沿科技代表们,如同在漫长寂寞的时光中获得了一个“开放日”,抓住时机与其最终受益者们敞开心扉,聊一聊那些欣喜与困惑相伴的心路历程。世界最薄触控玻璃和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是对于未来世界的具象展示,虚拟与现实跨“界”牵手,未来,它那么远,又这么近。
无论高精尖或是衣食住行的日常,每一种脱颖而出的制造,都集比海更深的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劳作于一身,他们愿意日复一日“搬砖”,是因了对使用者的一份谦恭。
对于每一件出炉的作品,大多数受众会从直观感受出发去评判,业内同行往往能站在技术层面提出观点,只有极少数悟性极高人士能抵达高级认知阶段,即领会“匠人”们在制作时的要点并对其价值作出客观评价。尽可能地打通横亘于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认知壁垒,是现代会展的重要意义。
曾在亚洲钟表展上领略一枚高级腕表“活”的制作过程。40余道复杂的制作工艺,由各参展品牌表厂的专业钟表匠们,制表师、雕刻师、珐琅彩绘师以及宝石镶嵌师,一同完整演绎。他们高超的技艺与学识,是参观者一窥高级制表世界的窗口。
因为迷人的色彩、高超的技艺和如午夜一般静寂的氛围,珐琅微绘成了其中的一个亮点。
古董珐琅表实际上就是一幅微绘的油画。古人在制作珐琅表时,往往会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来绘画,然后再用5到10年来烧制和反复打磨抛光。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失误,那么这个珐琅表就会成为废品。现代的彩绘师完成一幅珐琅画,也常需要花费上百个小时。做高复杂表的机器和人不难找,能画出这种珐琅画的人却屈指可数。而雕塑、雕刻、玑镂、微绘、珍珠贝母雕刻、秸秆镶嵌这些应用于制表行业的稀有工艺,是多个国家共同拥有的无价遗产。
另一方面,与使用者的沟通,也是日复一日孤独工作的匠人们的需求。
物质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娴熟的制造者往往还能“胸有成竹”,而文化产品的每一次制造,都是一场全新冒险。观众花两小时的时间观看两小时长的电影,是自然的事,但是制作方却要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地花上数十个小时连续看同一部电影,却只能进入头脑模糊、越来越没“谱”的状态,甚至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来困扰自己……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自己也莫名其妙起来。制作电影的初衷,大约都是“拍一部好电影”,写一本书的目的,总是为了带给读者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可当自己也变得莫名其妙时,有时会想象这部电影无人问津、搁在录像带出租店的角落里落灰的情形,或是因为海量的“差评”而沦为“不受欢迎作家”,从此一蹶不振……
但时代的包容性毕竟不同了。相比于“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持之以恒的长跑是现代制造者们更为惯常的存在状态。与单向的“制造”不同,互动与体验促成了更多佳作的诞生。制造者需要具备不变的初心和长久的耐力,已成为共识。
越是浪漫的事,就越需要靠谱的人来制造。最浪漫的事,是聪明人下笨功夫。 □刘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江丹《风之谷》《龙猫》《千与千寻》……人们对日本吉卜力动画电影耳熟能详,对它们的制作者宫崎骏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