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没人关心的一届”金像奖昨晚颁奖了,整个朋友圈,居然都看不到几条与之相关的消息。
金像奖的凋敝,是香港电影日趋没落的大背景的写照。
而金像奖年复一年地在港人“本土精神”的幌子下自娱自乐,也让人对它越来越失望。
这样的金像奖,真的还有继续颁下去的必要吗?
又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明月几时有》获最佳影片
昨晚,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了。
但如果我不说,你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吧?
“香港电影已死”,这个话题真的已经说了好多年,多到,现在我们都不愿再谈它了。
如果说前些年大家还在关心香港电影到底死没死,怎么死。那么现在,大家连它是不是死了都早已不太关心了。
毕竟,整个香港电影工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香港电影,更像是内地庞大电影市场的一个依附,为之提供人才和技术。但是拿得出手的作品,每年就只剩下金像奖上提名的那可怜的几部。
这届金像奖提名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惨淡出了一个新的高度。最佳影片提名的五部里面,唯一一个我觉得真正还不错的,也就是《相爱相亲》。
讽刺的是,唯一的这一部,也没有最终获奖。
为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金像奖是香港电影的金像奖,不是大陆电影,也不是台湾电影的金像奖。而《相爱相亲》恰恰是这届提名的五部里,“最不香港”的一部。
像过去许多届金像奖一样,最终的大奖,还是得颁给香港自己人。
这就真的没意思了。
一次两次,我们知道近几年的金像奖是某种安慰,某种补偿。
反正入围的片子质量也就那样,大家也就不必太计较电影的好坏了,看谁没得过奖,想办法给TA安排一个就好了。
今年的影帝古天乐,就是又一个这样的典型。
古天乐拿奖我很高兴,其实我觉得他早该拿这个影帝了。
这次他拿,甚至都不需要等到出提名,去年我看完《杀破狼·贪狼》,我就“预言”了这个结果,有下图为证。
半个多月前,我们公号也发了一篇《香港最后一个影帝》,说的就是古天乐铁定获奖。
这里并不是要吹嘘我多么牛逼,事实是这样的预测几乎一点难度也没有,很多关注电影多点的路人,一样能准确地预言这一点。
因为,现在的香港电影,一年下来能拿的出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偶尔冒出一两个有那么些亮点的,它基本就该获奖了。再不济,也有几个提名。
所以说,现在的金像奖,更像是“镀金奖”,含金量越来越低。
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金像奖还在年复一年地在那么丁点大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嘴上还在念叨着“香港本土精神”,拒绝整个大华语地区的更多好电影。
转身看看台湾的金马奖,早就不在拘泥于台湾本土,而是敞开怀抱,包容两岸三地的优秀影片。金马奖是当之无愧的华语电影标杆,而早些年与之同名的金像奖,远远被甩到了身后。
因为,在金像奖的规则上,很多非香港电影压根就没有入围的资格。近几年的金像奖,几乎都是在矮子里拔将军。
但是,《相爱相亲》这次毕竟也入围了啊。可还是败给了“更香港”的《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虽然是大陆主导的投资,也有不少大陆演员,但是,导演是香港人,讲的是香港的故事,很爱港,而且还可以说,很爱国。
颁奖给《明月》,在金像奖的语境下,显得如此“正确”。
然而要我说的话,单纯地比较影片质量,《明月》与《相爱相亲》可能有一个档次的差距。
一个电影奖,如果都不能坚持以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准来评奖,总是在各种小圈子的游戏规则里玩所谓的“政治正确”,尤其是,这个小圈子还明显越来越闭塞狭隘,日薄西山,却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地乐在其中,就更加让人笑话。
这样的奖,不颁也罢。
这届金像奖最高光的一个奖,是把专业精神奖颁给了茶水岗位的杨蓉莲阿姨。
它会提醒我们,电影是由无数个这样平凡无奇的岗位协作完成的,有茶水,也有司机。这样的奖,真正尊重踏实工作的电影人,尊重电影本身。
本文系【电影通缉令】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END 」
▼
新闻推荐
日前,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刚刚落幕。古天乐、毛舜筠分别凭借《杀破狼·贪狼》、《黄金花》拿下最佳男、女演员,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收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成当晚最大赢家。另外,张艾嘉、游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