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新闻 外语电影新闻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刚走出房间,就忘了要去干嘛 原来是大脑在告别过去

来源:成都商报 2018-03-24 07:08   https://www.yybnet.net/

不知道很多人有没有类似的这种经历(据我所知,大多数我认识的人里,尤其是女性,都有)——那就是,你在家里某处,想着要去另一个房间拿个什么东西,或做一件事情。

然后你走向目的地,然而刚走到那里,有时候甚至还在半路上,你忽然想不起来自己本来要干嘛、要拿什么东西了!

有没有过?有没有?反正我有,很多次。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回到原处。比如,回头看到盆里泡着的鞋,马上想起自己是要去拿刷子;回去看到掀翻的枕头,马上想起自己是要去拿更换的枕巾,诸如此类。

由于这种事情太小、太平常,简直不算个事,因此我也从未想过去深究背后原因,甚至常常自嘲“年纪大了,记性差了”。

不过,最近看到的一些相关科学解释,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种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模块式”记忆方法导致。综合/Carol

那个火速赶来的黑衣人 对我们的记忆做了什么?

关于这种离开一个地方就忘记要做的事情的现象,科学家们有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叫“换位效应”:当周遭环境改变后,我们就很容易忘记在原先那个地方记得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加百利·拉德文斯基(Gabriel Radvansky)发现:当周遭环境改变时,例如当我们从客厅走到卧室,我们刚刚在客厅里想的事情或做的事情,就可能不大想得起来。

他在2011年曾发表过一个关于“换位效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显示:哪怕仅仅是穿过一扇门,就会诱发人遗忘刚才还记得的事情。

在实验中,参与者在电脑前控制一个人物在虚拟空间里走动。人物要从一张桌子上拿起一件物品,放进包里,然后走到另一张桌子前放下。

有时,这两张桌子都在同一个大房间里,有时,人物需要穿过一扇门才能到达另一个房里的那张桌。当虚拟人物刚经过一扇门、或在同一个房间里走过相同的距离时,程序会让参与者就他们正拿着或刚放下的物品做出判断,记录他们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把实验搬到现实生活中。虚拟的电脑空间换成了真实的房间。参与者把物体放在鞋盒中,在桌子间移动,同时携带笔记本电脑,随时回答问题。

两个实验都呈现类似的结果:穿过一扇门后——不管这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门——参与者对物品的回忆,反应更慢,准确率也更低。拉德文斯基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主动将事件进行切割,原先在客厅的记忆,被大脑迅速“切割并归档”起来,使得我们一离开客厅,就很难想起刚刚做的事情或是看到的景象了。

记得多年前有一个系列的科幻电影很火,那就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黑衣人》。片中的黑衣人是对付外星人的特工,装备里有一支闪一下便可消除对方记忆的“神笔”。当时网上有人开玩笑说,“每当你走进一间房间,却忘了自己进去时想干什么的时候,其实都是房间里有个外星人正好被你撞见了。火速赶来的黑衣人特工将外星人处理掉后,消除了你的记忆,而你原来想做什么事的记忆也被一起消除了。”

记忆不是连绵的河流

而是一块块的“积木”

人脑不是电脑,人类的记忆也不可能是一个精确无误的刻录机,若真如此,数百亿的神经细胞也满足不了我们对漫长人生中一切所见所闻的精确记载。

因此,我们的大脑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以一个个“模块”作为记忆的基本元件。首先,我们从自己经历或见闻过的不同场景、事情中,提炼出有些抽象的基本模块,再以此为基础,提炼出更高一级的模块(由多个简单模块复合而成)。这与我们身体的组织形式十分相似:由细胞拼出组织,由组织形成器官,再由器官组合成人。

最基本的那些记忆模块,是以轮廓记忆为主的。

比如,我们储存了对自家楼房的整体轮廓及其内部房屋结构的记忆模块,进而储存了对自己居住的小区及其周边的标志性景物的组合轮廓的记忆模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毫不费劲地回到自己的家中。这种最基础的模块,可以小到一粒瓜子,也可大到一个星球,但它们保存在我们记忆中的都是基本轮廓。

这些模块也不是自动成型的,而是被大脑记忆主动“切割”后的产物。

每个清醒的日子里,外界信息源源不断通过感官进入我们的大脑,大脑则会自动将这股信息流切分为一个个片段,尤其是要随时把“正在发生的”和“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分开,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在当下”。在过去和现在的边界处,我们的记忆自动“更新”,以处理当下的处境,而上一个事件的信息自动被清理。这就是为什么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实验中,当志愿者穿过一扇门,进入另一个房间后,尽管迈出的脚步只有咫尺之遥,记忆却骤然“卡壳”。

所以,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热衷于做这些“切割”呢?

为了效率啊。

这种划分能力,能够让人把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当做一个模块来处理,从而节省认知资源。记忆的不断更新,也能够让你专注于当下的情景,不受此前信息的干扰。尽管偶尔会出现“忘了自己之前要干嘛”的小故障,权衡一下得失,这仍然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除此之外,事件切割对于记忆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在事件的边界处,大脑会清空工作记忆,让你回忆不出上一个场景的信息;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新的事件,边界处的大脑会建立新的心理模型,注意力增强,认知更活跃,获得的信息也会被更好地加工——早在1992年,研究者就发现,同样的商业广告,如果放在电视剧两段情节的交接处,就比直接插入到同一个情节当中,更容易让人们记住。

关于记忆的另一大特色:

安排有序的位置 是牢固记忆的前提

古希腊有位著名的诗人,名叫西摩尼德斯,在他生活的年代,他作为行吟诗人,有一天曾为一个名叫斯科帕斯的贵族献艺,吟了一首诗向主人致敬。诗中有一段赞美了天神宙斯的双胞胎私生子卡斯特与波鲁克斯,即双子座的守护神。

斯科帕斯听后,告诉西摩尼德斯,原先说好的吟诗酬劳只能付给他一半,另一半让他该去找那对双胞胎神祇索讨,因为他们在诗里受到了同等的赞扬。不一会儿,有人进来通报,宴客厅外面有两位年轻男子要见西摩尼德斯。

西摩尼德斯离席走出厅外,却没看见任何人。就在他走出去的这期间,宴客厅的屋顶塌了下来,压死了斯科帕斯和其余来宾。尸体个个血肉模糊,来收尸的亲友都认不出谁是谁。作为唯一的幸存者,西摩尼德斯因为清楚地记得客人们在宴席上的座次,便根据座位告诉收尸者,哪一个是他们的亲人。

在这个传说中,卡斯特和波鲁克斯这两位未露面的神祇,在屋顶塌下来之前把西摩尼德斯召唤出去,算是给他吟诗赞颂的最为丰厚的报酬了。而经历了这次的事件后的诗人,则顿悟出了记忆术的原理:安排有序的位置,乃是牢固记忆的前提。

西摩尼德斯创立的方法叫位置记忆法,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寻找位置,二是进行想象。

到了现代,它也被叫做“定桩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东西放在已经记住、熟悉的东西上,这个你熟悉的东西就是“桩”——桌上摆放的物品、房间的家具陈设,你的身体部位,以前记过的文章,一切你熟悉的东西,都可以当做你的“桩”。

定桩法的作用,相当于在自己的大脑中创建了许多分类整理好的记忆文件夹。当我们需要记忆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又需要快速有条理地提取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定桩法,在记忆的时候就把这些信息放到同一类或者一系列的记忆文件夹中,把它们有规律地放好。

而当我们需要提取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相应的文件夹拿出来,里面就包含了我们所需要的所有资料。 (糖糖)

新闻推荐

上海迪士尼第7个主题园区4月26日开放 最新实景图曝光

期待已久的玩具总动园下个月就要跟大家见面啦!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说,第七个主题园区——全新的“迪士尼?皮克斯玩具总动园”将于4月26日下午1点起正式对游客开放。园区内各景点和玩具标志均已安装完...

相关新闻:
假声音 真世界2018-03-22 15:18
猜你喜欢:
评论:(刚走出房间,就忘了要去干嘛 原来是大脑在告别过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