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中年女性并不友好,45至60岁的女性,在好莱坞是没有工作的,你不够年轻去扮演女孩,也不够老去饰演家长……因为你的年纪,你会被驱逐到边缘。”
三十多年前,好莱坞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这样对女儿伊莎贝拉·罗塞里尼说。
彼时,三十出头的伊莎贝拉正值事业高峰,当模特,拍电影,做代言,年轻女孩争先恐后地模仿着她的妆容和打扮,只要有她担任封面的杂志,就不愁销量。因此伊莎贝拉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直到十多年后她手边基本没有任何工作机会——广告商们告诉她,时尚广告就是要展示女人的梦想,而女人的梦想就是永远年轻。那时的伊莎贝拉,刚好在45岁。
女人的梦想,难道不是独立做自己么?伊莎贝拉困惑,抗议,但都无果。甚至那一年,丈夫提出了离婚。
20年的沉寂和探索。
如今的伊莎贝拉经营着自己的农场。她不算驻颜有术,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不少痕迹,斑点,皱纹,眼袋也很明显。但她大方自信的样子,依然明媚清澈的双眸,总让人忍不住想说:真是太美了。
这个故事很励志,但不童话。怎样经营好“人妻”这个角色?它的好与不好,应该设以怎样的标准?对于女人而言,还有比“人妻”更为重要的身份吗?
“四不幸” 并非女性的宿命
世界上女性千千万,唯有中国女性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当中似乎反应得特别迟缓,再因所谓主流的传统中式价值观以及中国女性的被迫种种隐忍,又造就出亲密关系、两性关系及家庭婚姻关系当中的“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中国人的婚姻模式多少年来都带着一种“找妈”的思维定势,潜意识中就延续了这一点,男性希望女性能像母亲一样爱自己、照顾自己、包容自己,女性则不自觉地被冠以了这样的光环,并且进而不自觉地套入了“母亲”式的身份。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就属于“想逃逃不彻底”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在寻找一种“熟悉感”。因为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深入骨髓,有时候我们往往听见人抱怨说“我怎么找了个你这样的人”,这背后隐含的深层之意,其实就是在亲密关系当中很有趣又很糟心的一种惯性,即你是在寻找亲密关系中的熟悉感,这种熟悉感会让你觉得“舒适”,这种“舒适”是因为你习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舒适,更有可能是你原本很讨厌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种关系模式,但因为这种模式你太熟悉了,熟悉到让你觉得就是这里、就要这样,所以即便是有些东西可能不好,你也会因为这种熟悉感所带给你的“舒适”而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所以就会出现在“怪圈”中“轮回”的怪状,既想要逃离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和控制,却又无意识地继续陷入到曾经的关系模式中,既不喜欢被父母控制,同时又似乎很享受这种过程,不仅仅是女性,男女亦然。
在婚姻家庭、亲密关系的大道上,女性走得很艰辛、很辛苦,并不是自己不想改变,而是有时候大势确实比人强,胳膊拧不过大腿,但即便是这样,作为女性,我们也仍然要有跳出这“四不幸”的藩篱的觉悟,没有人能帮得了你,除了你自己!
糟糠之妻不是女性的魔咒
对任何一名女性而言,为人妻,都首先是命运中所要经历的一个中途站,为人妻之后,便是为人母,这两个身份是进阶的逻辑关系,适龄女性被各种催逼婚,那简直已经成为了群体性烦恼。
那些催婚逼婚的长辈们不会关注你婚后可能面临的更多烦恼,他们只是随波逐流让你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然而修炼是自己的,是一辈子的。人妻的角色绝对不易做,且先不论身份的转变对女性本身所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单单看一组统计数字——结婚一年内离婚率最高,达到24%,意思是每四对夫妻中就有一对在一年后选择了分手,可以显见人妻之难为。
身份的转变远远高速于心理上的转变,你还没来得及享受小妻子的娇纵,就已经要悍然化身为家务超人、关系能手甚至家庭战士,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活,永远扯不清的家庭关系,婚姻如同在水中投下的一块巨石,掀起了层层涟漪,一圈儿一圈儿,都可能是对方的家庭成员那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和谐相处,绝对是超级考验情商的修罗场,你必须瞬间让自己的心胸广阔起来,忍一切不能忍之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置之。还要精简持家、开源节流,所以贾宝玉说:“女孩儿家是水做的,一旦嫁了人,就混了浊了。”不是没有道理的,未出阁之前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一不留神就成“泼妇”、“悍妇”直面惨淡的人生。
前段时间热播的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情并不出新,讲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一名有钱的家庭主妇米琪·麦瑟尔在老公出轨后,决定自立自强做单人脱口秀女演员的故事。脉络线条看着有点眼熟吧?对,跟《我的前半生》轨道差不多。麦瑟尔夫人最让人称道之处在于,无论发生什么,她都能保持优雅,她从小就非常有计划性、非常自律,结婚生子之后,她在家务和自己的身材外形管理上依然能将计划性和自律保持得几近完美,即便是面对老公出轨,她依然能够保持冷静,保持姿态,而不是一言不合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地耍法宝,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这传统三宝能帮你挽回男人的心、能阻挡他离开的步伐,别天真了,这根本不是问题的重点好吗?能把生活过得益发精彩,才是你应当追求的目标。
婚姻关系需要维系,它更像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修正和修行,何况,还有一个更加极致的身份——为人母,在等着你呢。
十月怀胎仅仅是一个开始
“没生孩子之前,以为十月怀胎就是最麻烦的事情了,哪知道孩子生出来之后,怀孕期间的那些麻烦都几乎可以不算麻烦。”一位母亲这样说。
母亲,是一个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身份,而在传统中国式思维定势的驱使下,中国式母亲就更为不易,简直堪称是一场“十项全能选手”的修炼,因为作为家庭最大依靠的角色——父亲,往往在这场修炼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退隐到了我们视线所不及的地方,缺失了其应有的角色,因此母亲的角色已经不单止是半边天,而是几乎撑起了一整片天,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每天与孩子交流不超过5分钟时间的父亲,占了50%!
大多数年轻妈妈,只要有可能,都会尽可能选择自己带娃,一方面要求为人母的她瞬间化身为保姆、厨师、营养师、游戏玩伴、启蒙老师甚至心理咨询师等等不同身份的孩子的陪伴者,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人母的她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哪怕是上一辈愿意帮忙带孙辈,也还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代沟以及教育上的认知差异问题。
抛开父亲角色缺失的问题,为人母的一大忌讳是过多干预,拿破仑曾经说过:“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们便纷纷将自己当成了孩子的命运塑造者,认为只要自己做得正确,孩子就可以被塑造成想象中的模样,却忽略了孩子并不是你个人的附属品,Ta有思想、有灵魂,做人母亲,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通俗点说就是有时候选择“无为而治”也不失是一个办法,一定要做点什么才安心的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继续走回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老路。
每个人首先都最应该关注的是自我,自己都不爱,如何爱别人?这么浅白的道理,很多人却一辈子都没能弄明白。更多地关注自己,关注自我的感受和需求甚至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提升幸福指数的一个前提,也是提醒你要如何做自己的根本,而做更好的自己,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陈斌 廖木兴)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中美合拍科幻电影《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将于23日起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公映。该片继续讲述“环太平洋”强国联手研制高大机甲战士对抗外星生物来袭的故事,和前作最大区别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