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无问西东》的热映,清华大学校歌、清华大学以及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的苦难奋斗历程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杨振宁教授曾回忆西南联大之初,由冯友兰教授撰写、在全体师生中传唱、影响深远的校歌。“他(冯友兰)一生很得意此校歌歌词,晚年时候写《三松堂自叙》时还将歌词录了进去。”其实,杨振宁教授记忆有误。当时冯友兰先生也写了一阕较有影响的佳作,但最终入选为校歌的却是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用《满江红》词牌所填写的歌词,由联大教师张清常谱曲。全词如下: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冯友兰教授在抗战胜利联大即将北归之时受全校师生委托撰写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比较详尽地叙述了联大坎坷而辉煌的历程和非凡的历史意义,表达了联大人的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复兴继续奋进的决心。碑文后缀以歌词,时人往往将此词与联大校歌混淆。碑铭全文如下:
痛南渡,辞宫阙。驻衡阳,又离别。
更长征,经山臬山尧。望中原,遍洒血。
抵绝徼,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
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
见仇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
视金区瓦,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
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
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
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
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碑文古朴,但朗朗上口并不佶屈聱牙,体现了冯友兰高超的文言文修养,这样的修养显然出自那一代文人自小打下的童子功的底子,空前绝后。在三松堂自序中,冯友兰介绍,自幼在大家庭长大,男孩子从七岁起上学。先读《三字经》,再读《论语》,接着读《孟子》,最后读《大学》和《中庸》。一本书必须从头背到尾,才算读完,叫做“包本”。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但愿汕头大学校歌《大学问》这样从旋律、意蕴到情怀抱负感人至深的校歌,能作为新经典传颂下去。 凌琪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 视觉中国图“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像机拍摄这些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这是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在其出版的书籍中写下的自白。如今,除了拍电影,47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