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北京遇上西雅图》被称为“零差评”影片,但就实际的成片来说,并非滴水不漏,甚至称不上佳作。其最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它为中国的都市爱情喜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类型实例。
《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的是与当下社会现实有关的热点话题,将拜金、小三以及女性对男性的需求引入,将影片的受众引向了女性群体。而影片对Frank这样一个男性角色的打造,又试图让主题重新回归到主流和正统的价值观上去,避免了因此而产生的价值取向问题。这部影片的讨巧之处正在于此,它既向观众展示了富豪小三的“美好生活”,又向人们展示了尽管曾经“失足”,但只要遇到真爱就能重新开始生活的积极。最大限度地去照顾所有人的口味,也展露了爱情在生活中的关键价值。
但这样的折衷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观众无法在情感上认同这样的美好愿望,人们对小三人生的悲剧预期并没有在影片中呈现,文佳佳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几乎没有任何磨难,便顺利地征服了一个好男人。虽然导演将一段时间孤独地抚养孩子作为对其的惩罚,但这之前的冲突却还是被过于纯洁和浪漫的气氛吹散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人物塑造也似乎凸显了中国都市爱情喜剧的一个通病:脱离普通人的生活。美丽和帅气的面容、良好的体态以及出色的经济实力,还有超出一般人的智慧,让电影中的人们都看起来是那么光鲜亮丽,但过于完美的人物,也极大程度地弱化了观众的认同感。
或许导演薛晓路意识到了这样的尴尬,所以为影片引入了买红妹的角色,她在月子中心的三个人中最为普通,其相貌平平,家庭条件一般,爱买打折和减价品。但这些小市民的特点,也承载了单纯、善良、热情的老百姓本质。即便戏份不多,这个角色却的确成了影片中较为真实和生活化的一个。
海清的角色又代表了另外一种身份,她外语好,似乎赚得也不少。与其他二人的被动不同,她展现的是主动掌握人生的积极姿态。导演为这个形象设置了很多谜题,在故事的进行中才逐步揭开。当最终观众得知她有一个同性爱人,而孩子也是通过人工授精得来的时候,爱意立刻取代了困惑与讶异。
海清的角色意味颇多,其得以被看见,而且或许是中国都市爱情电影中第一次如此正面展示同性爱情,意义重大。导演用非常主流的价值观和镜头检视了这个角色,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成功女性。在对比当中,导演就完成了自己的试探,同时也为之后的影片提供了某些探索思路。
相比海清,汤唯的表演将自己的局限展露出来。她饰演的文佳佳经历了一段人生和认识的转变,转变前后,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前者顽皮淘气贪婪,后者成熟大方稳重。汤唯为了表现略显幼稚的女生形象,用了太多的力气,反而显得刻意和不可信,屏幕上充满了违和感。但当文佳佳终于认识到自我的真正价值所在,其人物特质就重新回到了汤唯所熟悉和擅长的路数上来,表演也自然和自信多了。
吴秀波从电视咖摇身一变成了新都市型男,但Frank过于理想化的性格,却实在单调得可怕,如果不是他俊俏的形象,很难想象这个角色的真实存在感。因此,Frank这个原本loser的角色设置也就充满了不可过多揣摩的偶然。
不可否认,《北京遇上西雅图》很好看。好看首先缘于导演用了很多情境式的段子促成了影片故事的发展,情境中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节和巧思,使得观众看起来非常轻松愉悦。而逗趣、顺口的台词也加了不少分。
城市人的现代生活被带入到影片之中。西雅图这样一个被影像设置成爱情之都的城市,则给影片带来了异域感。从影片片名就很容易联想到好莱坞的经典作品《西雅图夜未眠》,《北京遇上西雅图》自然有致敬之意,结尾将爱情的见证地点放到帝国大厦的顶层,更强调了致敬的意味。但与经典的差距也很明显,《西雅图夜未眠》充满了幽默和生活气息,人物也很普通,贴近常人;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欠缺在了从平凡中寻找浪漫的自信,但好在,它有美景、美人和还算动人的情感。
□据《第一财经日报》/达达
新闻推荐
迈克尔·贝率领一众“异星”钢铁巨人第四次杀上大银幕。《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将于27日在全球公映,它也是上影节的闭幕电影。《变4》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志在必得,内部人士还喊出了15亿的目标。就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