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浩瑄)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强县,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贡献更多梓潼力量,这是梓潼的目标也是动力。
作为丘区农业县,梓潼农业基础坚实,生态本底良好。2020年,该县实现粮食总产量29.88万吨、出栏生猪60万头、蛋鸡450万只,中药材、水稻制种、蜜柚种植基地分别达到2万亩、5万亩、20万亩。正大18万吨饲料厂、金柚谷产业园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全产业链建设取得实效。接下来,梓潼将围绕打造“全国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不断做强做大农业产业,为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开发区作为梓潼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园区建成面积5.1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4户,围绕“打造四川丘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地”目标,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有规上工业企业56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2.5亿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梓潼县紧紧围绕工业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出台《抓项目促投资18条硬措施》,采取以商招商、专班招商等形式,成功签约华西动药、中匆光电等工业项目20个,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19.5亿元。
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梓潼县主动抢抓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机遇,确定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个发展定位”和“七个着力点”,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与重庆市璧山区和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互利共享。不断改善交通环境,区域协同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在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上,扎实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就近办、一次办、多点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7.5个小时,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速达17%。加快构建“5+1”现代服务业体系,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布局,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8条措施,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9.6亿元。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四川翠云廊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减税降费累计达2.04亿元,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同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县各项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制定“1+24+5”方案体系,为后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用好用活“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创新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全面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环境,进一步团结力量、凝聚合力,深入实施“践行‘两弹一星’精神领航队伍培养计划”,累计培训4800余人次,选送63名干部参加省、市调训,基层干部队伍持续优化,为梓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持续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民生福祉也持续增进。梓潼县累计投入资金2.59亿元,努力破解发展红利释放不充分、群众感受不明显等难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改造、农业产业富民、文明乡风培育“五大行动”,在城乡给排水一体化服务、农村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有效解决了11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16个乡镇场镇和64.2%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新闻推荐
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偏偏有人对此不予认同。这时,法律执行就成了惩治“利器”。近日,梓潼县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依...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