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梓潼 > 正文

绵阳市多举措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大力推进 夯土农房悄然回归

来源:绵阳晚报 2019-07-10 08:00   https://www.yybnet.net/

2017年,全国最长的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落户绵阳,目前正加紧施工中。

建筑业在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省政府常务会议8日审议通过相关意见,明确将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应用和发展,引导建筑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多举措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关于促进建筑业壮大发展绿色发展的多项举措已在绵阳市积极推行。

■记者兰建春文/图

推进装配式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当前,四川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总产值连续2年突破万亿元,2018年达到1.45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50万人,其中80%左右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建筑业对稳增长和稳就业发挥很大作用。按照省政府要求,四川省将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和发展,建立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研究开发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工法。

为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绵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绵阳市计划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循序渐进积极科学推动建造方式的变革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通过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绵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早在2017年,全国最长的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落户绵阳,项目总投资81.27亿元,其中地下综合管廊全长33.654公里,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通过招商引资,绵阳市首家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中建科技绵阳产业化基地落户,并于去年底生产出首片“绵阳智造”PC构建。中建科技绵阳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刘转伟告诉记者,从安全性来看,装配式建筑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尤其在日本这个地震较多的国家使用率很高。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和材料在国内也有很大的发展,技术的保障性已很成熟。

按照目标,今年起到2021年,绵阳市将形成4家以上部品构件、钢结构、木结构的产业基地,达到50万立方米以上的年产能,加快培育集设计、生产、施工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从今年开始,绵阳市市政工程道路、隧道、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项目除必须现浇的部分外,将全部实行预制装配化。到2021年,全市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在房屋、桥梁、水利、铁路等建设中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率达到35%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50%。

全省率先试点夯土农房回归

按照省政府要求,在绿色建筑方面,四川将制定完善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倡导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现代夯土技术建设绿色农村住房。作为四川省的首批试点,来自绵阳市游仙区和梓潼县的4个乡镇和5个村已率先试点现代夯土技术建农房。

曾经的农房建设,夯土技术被普遍利用。夯土是指用反复捶打的方式将泥土压实,是我国古代建筑常见的建造方式。万里长城、故宫、秦始皇陵等知名古建筑,地基都是夯土。随着建筑工艺材料更新,以及传统夯土民居抗震能力低等因素,一段时间以来新建农房以砖混或轻钢结构为主。然而,近期四川省夯土农房正以一种全新面貌回归——通过加入适当的改性材料、更新建造工艺,更加美观和坚固的现代夯土农房正以新面貌示人。

与传统土坯房相比,夯土材料、施工工艺、坚固程度、美观程度不一样,还能保留传统村落风貌。据介绍,现代夯土技术,可实现就地取材,省去大量交通运输费用和能耗加工费等。夯土建筑技术工艺并不复杂,便于农村工匠掌握,施工速度也快,比砖混结构节省工期。同时,夯土墙体能够吸热储热,冬天时能够释放热能保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市住建委相关人士介绍,现代夯土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只要符合标准和要求,其结构安全和墙体耐久性能均表现良好。相比砖混建筑,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在绵阳市的游仙区,计划今年在魏城镇和刘家镇相关村社开展现代夯土技术试点,明年全区逐步扩大推广范围。根据游仙区制定的相关方案,在试点示范现代夯土技术带动下,以“1+N”模式推广现代夯土技术,针对乡村旅游环线及芙蓉溪整治项目沿线公共建筑采用“现代夯土+钢结构”方式建设,针对全区农村房屋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现代夯土技术。而在梓潼县,计划今年打造1到2个10-20户集中连片农房建设试点。将分别在石牛镇清泉村、华沙村新建、修复加固15户,约1800平方米。在七曲山管理局七曲村,修复加固15户,约1800平方米。将探索具有川西北特色的农房建设,因地制宜,保护和塑造多元的乡村特色风貌,形成一批彰显梓潼乡愁的地域特征,建立宜居宜产的示范农房。

记者获悉,按照全省试点步骤,计划到2020年,各市(州)建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农房,农房现代建造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现代夯土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农房设计服务、工匠培训管理等农房建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农房设计和建设管理经验。到2022年,多数县(市、区)建成一批示范农房,农房现代建造技术成熟应用,现代夯土技术广泛推广,农房设计服务、工匠培训管理等农房建设管理机制初步健全。到2035年,农房建设普遍有管理,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普遍改善,农民基本住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农房。

◎相关链接

装配式建筑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20世纪60年代终于实现。英、法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夯土建筑

夯土是一种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由泥、沙、砾石等以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此外,还需要使用重物对其进行夯实的动作去除其中的空隙,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夯土。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把这种技术用于墙体、堡垒、城墙。夯土技术在北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宋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就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夯土版筑技术的成就。

在一些发达国家,新型的夯土材料和技术不仅被用于住宅建筑,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如酒店、办公室、企业,并真正成为高层建筑的新建筑材料和建筑语言。事实证明,古老的夯土建筑和夯土技术可以通过重新创造现代科学思维和方法,将腐朽化为神奇,并为我们今天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装配式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的预制装配技术与普通建筑结构的预制装配技术类似,是将管廊部件预制后在现场拼装成整体结构的一种综合管廊施工方式。与现浇式相比,在综合管廊施工中采用预制装配技术,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构件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被认为是综合管廊的“绿色建造”技术。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绵阳市多举措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大力推进 夯土农房悄然回归)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