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梓潼新闻 > 正文

刘景轼: 一个抗战老兵与文学的百年宿愿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8-11-05 07:01   https://www.yybnet.net/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庆 文/图

“抗战老英雄,文武双全,国之人瑞。”

2018年10月2日,成都一品天下文杏酒楼热闹非凡。在这里,盛装而来的巴蜀鬼才魏明伦、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正当着五百来宾,向当天百岁寿辰的成都抗战老兵刘景轼反复说着表示敬意之辞。

寥寥十余字,随一块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横跨百年的折子戏。回溯了一个书香子弟于乱世中与文学之梦在战争岁月里的交集与离散,又在盛世里重逢,寄生于书林逾百年的剧目。

战争与和平,文人与战士,苟且与远方,离乱与相聚……这一出戏,时而平缓,时而激荡,照见了刘景轼在文学里浮沉的百年宿愿,也照见了中国历史的百年变迁。

刘景轼现存的唯一戎装照,如今和1939年成都大轰炸的相关照片一同陈列在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内

年过百岁的刘景轼眼神不济,但和文字对视时,他的眼里仍会闪现出格外的”亮光“

刘景轼的书法集子封面

刘景轼(右)百岁寿辰上,樊建川亲自前来祝寿

书剑传家

不早,也不晚,初识刘景轼刚好是今年“九一八”国耻纪念日。每年的这天,成都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成都地铁4号线马厂坝站,一出站便能看到刘景轼现在的住处——成都市第一福利院。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嵌在一大片绿地中间。这个四环附近的地儿,安静得像个乡镇。安身于此,既因老伴离世,也因这里清静。

像刘景轼这样的历史见证人,找他的人很多,也很容易。

福利院单间里,他戴着小黑帽,淡蓝色牛仔褂内搭着黑花毛衣,迎着窗外的光,手拿放大镜,脸凑在当天的《华西都市报》上。见人来,他放报、脱帽、起身、招呼,两个字:麻利!

眼前的他,面色红润,思维清晰,温文有礼,一点不像百岁老人,更无衰朽之气。

“在找‘九一八’的新闻。”聊起报纸,他说这两年眼神不济,两个放大镜叠着才能看到大标题。但和文字对视时,他深陷的眼睛仍会闪出格外的“亮光”。他说,“追踪古人,放眼世界”是他戒不掉的习惯,也源于家族的传承。

家里自曾祖父开始,居于四川蒲江澜坎堰村,桑竹薄田,书剑传家。

早年,曾祖父刘绍华投效满清绿营。咸丰同治年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齐聚太平天国门下,其中以蓝大顺等领导的川滇起义军最著名。清廷屡次镇压,曾祖父随军行动,剿灭蓝大顺有功,被调任梓潼守官,戍守30年。其间,文武协调,军民融洽,封昭武都尉。

传家有道,祖父自小习武,终成一名将士,刚毅而重气节,曾戍守松潘、茂州、汶川、宁远、宁南诸地,又因其勇猛,经常被特许挂帅旗慑服边患。终年后,被追封为武功将军。

到父亲,书剑传家发挥到极致。

那时,朝廷重文轻武,习文为尚。学生时代,父亲刘宪章便拜在当时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徐子休门下,后修学于华阳中学和铁道学堂等当时的名校。毕业后,父亲曾在国学院任教,闲时给陆廖两家举人做家教,后从政于文职,从铜梁等各地征收局长,到川北各盐场知事,最后主持四川盐运使行署于今自贡。

1927年,父亲任满卸职,潜心修学。最早,父亲受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同学张群邀请去上海呆过一阵,诸多不适后带着妻女旅居于学术氛围浓厚的北平,追宗儒学,并著有《儒学精益》三卷,后毁于特殊历史时期。

从母家宓氏而言,刘景轼亦是书剑传家,其外曾祖父和曾祖父曾是戍守剑门关的同戈兄弟,刘宓两家姻亲也源于此。宓族中,还有幕僚、教书人等人才,叔外祖父宓筱虞是成都数学界有名的“宓三角”。舅父宓游存留学日本,曾在成都联合中学任教务长。

烙上“文痕”去朝圣

在中国,亘古男儿传家。从曾祖父到父亲,刘氏一门书剑传家,薪火相承。然,到刘景轼这一代,有波折,也有故事。

父母的姻缘,是刘宓两家早就定下的。20岁左右,父母成婚,先后育有两女,苦无男丁。行将而立之年,父亲在眉山任职,听闻眉山东有一古观,名为蟆颐。

相传,苏洵曾于蟆颐观求子,晚上回家便梦见一个神仙给他打了两个弹子,后相继得了苏轼、苏辙二子。

1917年,父亲循着苏洵的脚步,也去了蟆颐观求个心安。

几个月后,母亲宓氏果真有孕。

第二年秋天,在蒲江澜坎堰村,母亲宓氏生下了一个男孩,父亲大喜,为他取名“景轼”,号“继坡”,意为像东坡一样博学而有大成之才。

为此,父亲还曾题一“效福明允”的牌匾亲赠蟆颐观,以示感念。

作为家中嫡子,刘景轼出生便是少爷,也是被烙上“痕迹”的文学朝圣者。

从小,父亲对他尤为严厉。记事起,便要求他分本通背“四书五经”。“今天的功课都做完了吗?复颂给我听”是父亲见到他的“例行问候”。

那时,刘景轼已随祖母住到了成都谭家花园的宅子里。白天上学堂,下学回来先生便等着了。父亲在家时,总爱躺在床上听隔壁书房里刘景轼复颂。只教读,不讲解,且字眼生僻,刘景轼趁父亲不做声时,偶尔耍滑头跳段背诵,但很快被识破,遭严加训斥。

父亲离家,会交代刘景轼的家教和姐姐们,若他懈怠功课,可鞭打。小时候,姐姐们没少拿鞭子对刘景轼耍威风。

刘景轼不服,曾向父亲理论,何以偏爱姐姐,严苛于他?父亲无言,带他看堂屋供着的“永言孝思”四字家训,其承载着家族的兴衰和父亲的期许。

年岁渐长,他愈知“景轼”之意,更为努力,父亲也更为苦心。

学堂上,从盐道街省立师范附小到徐子休先生的大成小学,各大名校换遍,只为他学有所获。

学堂外,父亲给他讲苏东坡一生受尽委屈、颠沛流离,如何不屈不挠,成为历史上文学、政见、书法、绘画都造诣颇高的集大成者;讲周敦颐、朱熹、张载等大儒的作品和思想,张载那句:“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景轼至今能脱口而出。

在父亲的调教下,刘景轼文才渐显。

几岁时,家宴宾客,父亲斟酒,他一句:“先大后小,礼也!”语惊四座。12岁,“四书五经”通背全部完成。初中时,老师夸他是气质出众的“发品”。大学,因文学底子好,顺利考入当时全国有名的私立学校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学系。

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刘景轼追踪古人,朝圣文学,一路前行……

肄业请缨讨倭寇

1936年,日本侵略者向华北大量增兵,中国积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全面抗战一触即发。

正是这一年,刘景轼踏进了华西协和大学。动荡年月,他还能躲进象牙塔,读圣贤书,全凭家中庇佑。

大学的日子很自在,学业上是经、史、子、集,学业外是情窦初开和情诗加持。

白云苍狗。刘景轼优哉游哉到了1937年,家难、国难接踵而至。

这一年,刘景轼永生难忘。

开春时,父亲“走”了,49岁。从北平回成都后,父亲常去听戏,一个雨夜归来,脚开始红肿,中医无数,但怎么也治不好。他很倔强,不肯看西医,最后全身发热,满脸通红,迷迷糊糊中在刘景轼的怀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没留一句话。

整理遗物时,刘景轼发现父亲在铜墨盒上刻着遗训:“贪生怕死,非知非觉;畏死贪生,不道不德;达德行道,可生可死;知己觉人,勉哉吾子。”意在告诉刘景轼,生而为人,不谄媚,不虚伪,但要死得其所。

转眼入夏,丧父的悲痛还在弥漫,卢沟桥的炮火又轰然而至。遗训言犹在耳,刘景轼醒了,如醍醐灌顶:“日本鬼子欺人太甚,我要参军!”

母亲决然反对。但于刘景轼而言,苟且不顾,何谈远方,他坚持肄业报考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军官队。

听闻需“军人身份”,他机灵地背着母亲找隔房小姨借了小姨父的军服去试试。显然,聪明的刘景轼侥幸过关了。

考场上,面对《试诉投考本校的志愿》的考题,刘景轼奋笔疾书,以诗明志,一首“景轼气不平,抱剑从军行;请缨讨倭寇,马足践胡尘”又让他如愿进入中央(成都)军校。

文学,在这搁浅。从军,由此开端。

1937年9月,刘景轼进入中央军校学习迫击炮。短训数月,急用人,他被分到成都市防护团当干事。因其精干,文学根底好,又被保送到中央防空学校游动教育研究班,学习对空域监视、对地面灯火和交通管制。

适时,四川省防空司令部监视队长哨长训练班成立,口令业务好的刘景轼被提拔为大队副。那年,刘景轼21岁,负责培训资历年龄大于他的队长哨长们的防空业务。

次年,他娶了一军需财务的贤淑女儿徐端秀。

1939年,刘景轼被调往四川省防空司令部任作战参谋。

11月4日,一群日军战机编队突袭成都。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和成都空军联合抗击,击落了两架,其余被悉数赶跑。

下午两点左右,简阳仁寿方向疑似日本兵跳伞,刘景轼奉命率兵赶赴现场核实。

一路乘汽车、骑马,刘景轼等人赶到简阳三岔坝,先从当地驻军求证,对方回复:“莫得这回事,是日本飞机被打散架了,银灰色的机翼掉落反光,看似降落伞。”

刘景轼心细,又同当地区长到飞机掉落的观音桥实地察看。竹林里,看到的是散落的飞机残骸和灼烧后黏成一团的几具日本兵尸体,一个公文包和尚未烧完的作战地图等文件。

是时,刘景轼接到上级指令:截获东京广播,本次空袭指挥人、日军王牌飞行员奥田喜久司坠机身亡,务必核实清楚。

不认识,没照片,难分辨。刘景轼在尸团中翻到一片花白胡子的嘴唇,从年纪判断是奥田,其余的多是年轻人。

确认后,刘景轼命人将飞机残骸辗转运回成都,两日后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公展。

临走前,刘景轼请当地人将日本兵的尸体就近掩埋:“打胜仗了,要彰显我们的国威。”

回蓉后,刘景轼报告经过,上级嘱他立即将文件送航空委员会周至柔主任过目,认定击落的是奥田座机,并获赞:“你处理得很好。”

奥田是日本海军航空队著名的指挥官,日本海军早期最重要的轰炸机部队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抗战期间中方击毙的军衔最高的日军飞行员。作为查证亲历者,刘景轼成了司令部红人。

1941年贵阳“二·四轰炸”后,贵阳防护团总干事空缺,领导举荐了他。在刘景轼的整顿下,防护团井井有条,在一次全国防空事务检查中贵阳做得最好。

数月后,刘景轼被举荐到中央(重庆)防空总监部任参谋。

从贵阳到重庆,必过娄山关。行至一坡顶,木炭动力的汽车上不去,司机欲借惯性动力行驶,结果整车滑落山崖,车里20余士兵全部遇难。万幸,刘景轼内急,躲过一劫。

大难不死到重庆后,刘景轼还兼任军事委员会防空检视团团员,负责检查全国各部各省防空事务。

1943年改组各省防空协会,成立防空协导委员会,刘景轼接任防空协导会总干事。

1944年,日本败局已定,撤销防空协导会,刘景轼被调到军官部候差,后为川西复员站站长。

“敌寇已驱,遗训已了。”他心里只惦记家和久别的文学,故自动弃职返蓉闲居。

几年后,特殊历史时期,刘景轼被迫离家。直到1975年得以回家,在成都市市政管理处工作。

自“七七事变”起,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大邑安仁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陈列着当年奥田大佐和其座机残骸照片,及樊建川专门为他买回的“抗日战争防空司令部监视队哨长训练班同学录”,里面有刘景轼唯一现存的戎装照。

8年抗战,是刘景轼最自豪的时光,也由此让他和文学失散了三十余年。

深入书林致敬盛世

“临窗把卷寄远慨,书香哲理聊相娱。”

“自敛声华如老衲,黄卷青灯伴疏钟。”

“开卷有益洗俗尘,不求润屋且润身。”

在刘景轼敬老院房间的飘窗上,叠放着《词源》《辞海》《古名人字典》等好几摞工具书。其中,有两本册子很显眼,一本是《今吾故我一瞥》,一本是《补漏集》,落款均为“景轼”或“继坡”。翻开书,大部分是书法、诗词、考校、简论等刘景轼与文学相处的点点滴滴。

于刘景轼而言,文学里,安放着他晚年的春秋和灵魂,那两本册子是最好的佐证,也是他最珍视的“财产”。

1978年,改革春风从北京吹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万象更新,盛世启幕。阔别几十年,刘景轼终于又能重回文学里跋涉了。

1983年,他全面回归文学。时年刘景轼已65岁,因身体原因从成都市市政管理处回家休养。政通人和,儿孙满堂,时间充裕,自有余饶,刘景轼说:“这正是我重走文学路的大好时机。”

身在盛世老益奋,闭门读书自春秋。余生,刘景轼只剩文学一件事,囊括读、写和考据。

读。从《诗经》《诸子散文》《楚辞》等先秦文学,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代文学,再到胡适、林语堂、鲁迅等近现代文化名人之作,甚至还有小说、野史、笔记等等……他无所不读。

写。年过花甲,再回书林,刘景轼多了一份点阅春秋的底气和从容,并敢于把他们付诸于文字。

他写下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十余篇读先秦诸子百家文章的简论。他敢于点评现代文化名人:景仰胡适治学严谨、对爱忠贞;怒赞林语堂教学有声、淡然处世;直言鲁迅傲气、行文论事偏激……

对于“写”,刘景轼还对诗、书法勤加研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晚年,刘景轼不仅读史、读诗,更把写诗当成一种生活:孙儿结婚要写诗,亲人乔迁要写诗,朋友做寿要写诗,战友聚会要写诗,节日感怀要写诗,战争纪念日他要写诗,外出游玩要写诗。

无处不写诗,无处不生活,各类诗加起来,刘景轼的诗大概有300多首,不少诗还被《四川旅游杂志》《成都晚报》等刊载。

追求书法,刘景轼自知于苏轼是望尘莫及,但他从未停下努力。读书之余,书法是调剂。他把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王羲之等大家之作都临摹过,囊括碑文、撰文、隶书、帖等。凡所见,他无所不学。他曾为《四川工人日报》专栏题刊头《锦里春风》,为成都晚报专栏题刊头《皇城 》。但他却常笑称自己的书法为“拙耕爪痕”。

“读写”之外,惯看春秋的刘景轼更喜欢真实,看重“清代考据”文学。

所谓考据,是求真求实,考究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他说:“历史往往是隔代修史,难免有偶失之处,但一错万错,考据尤为重要。”

刘景轼曾一头扎进“考据”里,越走越远。先后写了《辞书正缪》《考校史志几点偶失之处》《五爵辩证》等数十篇考据文章。从先秦到现代,从人物到事件、地名、字形、读音,刘景轼不放过任何一个和文学较真的机会。

如读《辞书》,刘景轼发现并考校有关街亭、梓潼、华山等地名的疑虑,有关晋妃贾南风、明文学家杨慎、清诗人李调元等人物的存疑,光他文字记载下来的就有40余处。

而有关成都的就有:四川不止两个状元,今百花潭非古百花潭遗址、杜甫草堂等等。较真程度以杜甫草堂为最。

2000年左右,刘景轼游览草堂,诸多“挑刺”:其一,草堂大雅堂内李清照画像下附注“李清照三十一岁之照”的“照”字按古人应改为画像;其二,一厅木刻短联:“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上下联对不上;其三,他认为茅屋景区的“前祠后堂”依史据应是“前堂后祠”……为此,刘景轼多次和草堂工作人员理论,并亲自给馆长写信,在得到模棱两可的答案后不了了之。

……

时光荏苒硝烟远,清风明月常相伴。弹指间,刘景轼数十年如一日,浸心在书林里自由驰骋,悠悠然碾过百岁大关。

2018年10月2日那天,刘景轼百岁寿辰,彩灯高挂,四世同堂,亲友齐聚,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著名剧作家、“巴蜀鬼才”魏明伦等知名人士,共500余人出席,人生盛景,人瑞颜欢。

站在百年的门槛上,回首来时路,是刘景轼“景仰苏轼”的路上,与文学从动荡到安稳,离散又重逢的点滴往事;看今朝,是子孙们对文学的继续追赶,和自己对文学梦的念念回响和遥遥致意。

“苦过方知安稳可贵,殇过才懂富强难能,遭逢盛世,此生大幸,心存感恩,谦恭致敬!”人生百年,百年宿愿,刘景轼无比感慨,大历史的缝隙里他活成了古城墙砖石缝里那朵活生生的野菊花,百岁之年还能逍遥在文学里做梦,夫复何求。

新闻推荐

梓潼文昌二幼艺术、社会工作坊接受考评

本报讯(梁清源)2018年10月11日,梓潼县教体局、教研室、进修校组成的督导组到文昌二幼,对文昌二幼承担的艺术、社会工作坊2017...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聆听秋天的声音2018-10-28 10:45
评论:(刘景轼: 一个抗战老兵与文学的百年宿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