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梓潼新闻 > 正文

关注绵阳市教育亮点之一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城乡孩子乐享幸福教育

来源:绵阳日报 2017-05-22 07:07   https://www.yybnet.net/

北川永昌小学全景

学生在练习古筝

送教下乡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画

绵阳市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现场

白板赛课

开栏语

建设国家科技城,绵阳肩负“国家使命”;建设幸福美丽绵阳,承载着540多万人民群众的梦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

绵阳市委、市政府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倾注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践中,努力用更加公平、更高水准的教育,在伟大中国梦的“绵阳篇章”里写下精彩一笔。

从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破冰”,到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次第“破解”,绵阳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抓手,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向“深水区”挺近,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从追求“基本供给公平”走向“优质、均衡”,绵阳发展公办教育、壮大民办教育,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薄弱学校辐射,努力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立德树人到素质教育,绵阳逐步构建起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全省第一个优化调整高中校点布局、第一个将出入口引入质量评价体系,第一个将互联网+APP引入质量管控,第一个市域内实现班主任工作系列化专题化,第一个区域推进“双特生”基地校建设的“吃螃蟹者”。

从服务民生,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绵阳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带动全市群众脱贫致富,激发了“人才”的无限潜力,实现了“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跨越……

回首来路,绵阳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以均衡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尊师重教引领教育风尚,为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作出了生动注脚。

展望未来,承载起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绵阳教育事业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远航!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回顾绵阳教育事业发展足迹,探索绵阳教育持续辉煌之秘,敬请期待!

重投入城乡学校旧貌换新颜

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读书声琅琅,宽阔平整的操场上笑声连连……这是游仙区白蝉乡博爱小学日常写照。学生林琳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现在非常漂亮,不仅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还有乡土文化展览室,里面全是我们自己亲手做的手工制品。”经过灾后恢复重建,白蝉乡博爱小学的管理及教学模式都比地震前更加完善。如今,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都联通了教育城域网,学生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为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该校还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用蚕茧、大豆、米、废牛奶盒等进行手工艺品创作。

以前的博爱小学可不是现在的样子,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等的制约,博爱小学办学基础薄弱,室舍紧缺、仪器设备落后稀缺、学生运动场地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学习环境艰苦。为改变这一现状,让类似博爱小学这样的学校旧貌换新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绵阳市各地抓住“5·12”灾后重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以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大力实施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2013年以来,全市共新建学校3所、改扩建学校333所、新增校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6万余平方米,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升级,缩小了城乡、校际的办学条件差距。据统计,2013年以来,市本级投入资金1.8亿元,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各地4年来新建实验室、功能室1017间,新投入2.7亿余元用于购买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图书294万多册,新增计算机1.4万余台,教学设备设施更为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有力提升,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像博爱小学一样,各类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毫不逊色,成为当地的美丽风景。对此,很多家长深有感触:“农村的学校连实验室都有了,硬件设施跟城里一样,环境比城里还好,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强队伍把“优秀”送到每所学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近年来,绵阳市以“建设全国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打造幸福教育”为主题,以“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内涵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倾力为全市教师成长营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史光明是平武县大桥镇李锦记博爱学校的老师,从教25年来,他好几次放弃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边远山区教育事业。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值得吗?史光明总是淡淡一笑,说:“到哪里不是教书育人,这里更需要我。”“90后”教师吴香霖从第一眼看到盐亭县金安乡中心小学的学生起就暗自许诺,“我会一直呆在这里。”“看着孩子们长高、上进,我心里就特别开心。”算上支教,吴香霖已经在金安小学待了4年,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吴妈妈”。

在绵阳,像史光明、吴香霖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市4万多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为莘莘学子开启知识的大门,用心哺育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推动教育事业内涵发展付出了心血,为打造绵阳教育名片、铸就绵阳教育品牌、提升绵阳教育形象作出了贡献,是绵阳市连年保持全省教育领先、建设全国教育强市的中坚力量。

有了优秀的老师还不够,需要他们将“优秀”传递到绵阳的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在选拔使用校长人选上,绵阳市既坚持政治上过硬,又注重选内行,选懂学校管理的专家,不断完善“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强对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开展教育专家下基层行动,组织名校长、名教师送教下县,送课下乡,有效发挥了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绵阳市还广泛开展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和对口支教,加大了对北川、平武、梓潼等山区丘陵县支持力度,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去年8月,由市教育和体育局首批遴选出的30名优秀年轻校长、50名优秀年轻教师踏进了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门,在此进行两年一个周期的全方位、多元化的高层次综合培养培训。

正是两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给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内涵发展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教育系统落地生根。

初夏时节,走进游仙区白

蝉乡博爱小学,幸福扑面而来:校

园里绿树掩映,郁郁葱葱,操场宽阔平整,教学楼里不时传出琅琅读书声……从一所办学设施不完善的薄弱小学到软硬件兼具的特色学校,博爱小学的蜕变,是绵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

窥一斑而知全豹。近年来,绵阳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致力于解决群众“上好学”的教育诉求,围绕“兜底线、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促均衡”的工作思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2013年以来,绵阳市累计投入10.7亿余元,全面升级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9月,绵阳市所有县(市、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国家认定,成为全省首批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的市(州)……

如今,绵阳已经跨过“基本均衡”这个“门槛”,正大踏步走在优质均衡发展的路上。

惠民生城乡孩子享幸福教育

绵阳市在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在省内率先将教育均衡扩展到高中教育阶段,绵阳中学与北川中学、南山中学与平武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与梓潼中学建立了深度合作与帮扶机制,在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文化等方面给予精准帮扶,努力改善被帮扶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质量,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构建大均衡格局。

2015年8月,市教育和体育局确定12所直属学校分别与综改区内8所小学、4所初中结为对子,形成帮扶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对口帮扶机制……长期以来,绵阳市坚持市本级学校反哺县市区学校,采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乡校”组建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力均衡发展,为农村教师带去“养分”充足的专业知识,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绵阳实验中学结对帮扶涪城区关帝学校,该校派出骨干教师到关帝学校开展送教等活动,不仅促进了关帝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其实‘结对帮扶模式\’是双赢的,相互学习对方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绵阳实验中学负责人说。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结对只是一方面。全面推进教育惠民才能让所有群众都感受到教育公平。让“该上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让“想上的”孩子都有学校上,让“能上的”孩子都上得起学。这是绵阳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进城务工人员邓大红是三台县人,女儿在绵阳城区学校读书。女儿以前跟奶奶在老家农村生活,奶奶生病去世后,他把女儿接绵阳城里来学习生活。邓大红说:“起初,我还和妻子为孩子在城里读书的事担心,但没想到这些都是瞎操心。党和政府早就为我们想好了,帮助我们解决了孩子在城里读书的问题,让我们能安心工作、生活。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

类似邓大红这样的例子在绵阳屡见不鲜。绵阳市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市县联动机制,实行“四统一”(统一标准、时间、要求、方式),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进行登记。近3年来,全市妥善解决7.3万余名随迁子女就学,其中市城区解决人数达6万余名。

除此之外,绵阳市大力实施“互联网+”助推教育均衡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了绵阳教育云服务平台,绵阳教育资源中心、教育资源推送平台。从2015年秋季开学起,绵阳市逐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市财政按1元/生·天给予补助,其余资金(5元/生·天)由县市区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016年春季,已覆盖全市50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近20万农村学子,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被老百姓誉为“距群众最近、最有温度”的民生工程。

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和“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关爱工作也是义务教育人人享有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今,绵阳市各县市区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基地,健全留守儿童台账和跟踪帮扶制度,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爱体制和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3年来,为23.4万余名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绵阳市还不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以随班就读为重点的残疾儿童入学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并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建立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多年来,绵阳市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让有温度、接地气的普惠教育阳光播洒绵州大地,润泽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也赢得了百姓的口碑,满意度彰显绵阳市教育的幸福感。

谋发展精准发力谱写新篇章

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绵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现突破,成为四川省首批全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国家认定的市(州)。

成绩振奋人心,未来催人奋进。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市委、市政府清楚认识到,随着建设国家科技城、幸福美丽绵阳、全国教育强市的脚步不断加快,其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加快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需求日益提升。

对此,绵阳市从改革着眼、从创新着力、从制度设计入手,先行先试、勇探路径、敢闯新路,积极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向高位均衡、优质均衡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努力实现城乡孩子“上好学”。

为顺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绵阳市多措并举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和体育局通过实施教育结构调整、优质资源共享、教师队伍优化等工程,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在2016年启动全市初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监测,指导全市各地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是绵阳市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的区市。在推动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发展中,各地政府从研究规划、资金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城区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方式,实现“三共同、三共享”,即“共同教研、共同监督、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城乡学校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努力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送进农村学校,让更多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同进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人正瞄准建设“全国教育强市”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为建设中国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宇)

新闻推荐

中国旅游日 绵阳多个景区送福利

本报讯(洪帆记者范萌)昨(19日)上午,以“旅游让生活更幸福”为主题的2017年“5·19中国旅游日”绵阳会场开幕式暨香草园惠民粉丝节活动,在涪城原香国际香草园热闹举行。北川禹穴沟景区羌族萨朗等非物质...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人物镜头2017-03-31 06:14
猜你喜欢:
评论:( 关注绵阳市教育亮点之一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城乡孩子乐享幸福教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