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深处,一片片标准化蜜柚种植园跃然田野,一栋栋现代化养殖房舍掩隐在青绿树丛中……犹如进入一幅美丽画卷。12日,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深入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1+5”产业扶贫基地、圣迪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福欣食品有限公司等地,见证了梓潼为追赶式跨越发展注入的“绿色催化剂”。
在许州镇天宝村蜜柚种植基地和栏杆村“1+5”产业扶贫基地记者看到,起伏的原野上,上万亩柚子树迎风招展;一栋栋现代化养殖基地,掩隐在青绿树丛中。“近年来,许州镇有20个村发展蜜柚,目前全镇蜜柚栽植面积达3.6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总产量1亿斤。全镇年收入10万元的农户达203户,30万元的达54户,过100万元的7户。”许州镇镇长苏保富介绍说。
而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其中,党委政府、龙头企业、金融部门、扶贫专业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等在整个扶贫模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过模式的运作,达到贫困户脱贫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梓潼县因地制宜确定了水稻制种、蜜柚、高品蛋鸡、优质生猪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科学规划了生态循环农业全域化发展路径。探索建立四种循环模式,即“大型规模养殖场+有机肥厂”的工厂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养殖场—沼气池—果园”合作社经营模式、“适度规模经果园+适度规模养殖场+沼液灌溉”果园农场内循环和“分散农户自养自种+沼气+沼液灌溉”,既发展了全县农业产业,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保障了农产品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留住了绿水青山。截至目前,梓潼县已建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
在四川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经过两道消毒程序,进入了圣迪乐鸡场,鸡舍不对外开放,只能透过专门的玻璃墙观察。鸡舍内,饲料、鸡蛋与粪便通过不同的传送带在移动。传统的养殖方式,一个人只能照看5000只鸡。而在圣迪乐,一个人可以照管60000只鸡,生产效率是传统养殖方式的十余倍。”圣迪乐村负责人说,在养殖基地,从饲料的投递、鸡粪的风干,再到鸡蛋的收集与清洗检验,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整个基地共50余万只鸡,只有9个人负责巡查照看。
在四川福欣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宽敞、亮洁,现代化自动生产线上,一瓶瓶“饭扫光”依次通过X激光异物检测、自动包装、机器人码垛等流程……“公司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头作用,确立“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梓潼2万余户农民种植蔬菜原料,并且运用现代微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我们的目标是让川味香飘世界。”四川福欣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新生代下饭菜“饭扫光”系列畅销全国,并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闻推荐
梓潼探索“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路径,助贫困户脱贫□陈仁康本报记者周金泉当前,2017年脱贫攻坚战役春季攻势正在蜀乡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让一个个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贫困户脱贫奔康,各地都...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