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镇栏杆养殖合作社的现代化生猪代养场。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循环经济在农村不是新鲜词汇,但真要把循环经济做好、做成规模,也并非易事。
近年来,梓潼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步入“快车道”。个中秘诀是什么?3月11日,记者走进梓潼乡村,发现一个个农业循环经济项目顺利安家落户、一片片特色突出的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贯穿 “种养+产业”,梓潼田野上处处演绎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
种植和养殖共发展
驱车从梓潼县城出发,记者抵达三泉乡天星村源泉家庭农场,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猕猴桃果园。39岁的农场主白飞龙一脸喜悦地说:“生态循环农业真有搞头,去年我净赚了60多万元!”眼下农场流转土地近2000亩,和正大集团合作建了2600平方米的生猪代养场,种植优质红心猕猴桃1740亩、优质水稻160亩。
走进农场,空气清爽宜人,各种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齐全。圈舍内外,一丝臭味都闻不到。记者发现,代养场和猕猴桃园之间,还建有沼气池和集中供气装置。粪污经沉淀、过滤、发酵后,产生的沼气除供农场自用外,还满足了40户村民的集中供气;沼液经稀释加压后,通过管网用于果园自动喷灌。
梓潼县农业局副局长王珂权介绍:“梓潼种养结合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了‘猪场—干稀分离—沼气净化—干粪还田—沼液灌溉—果园\’的生态循环。实行干稀分离,通过沼气,将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将干粪及农作物秸秆等变废为,用于生产有机肥,沼液用于灌溉农田,实现了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生产能源和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实现了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化。”
通过对猪粪的再利用,白飞龙的家庭农场每年能节约肥料成本20万元左右,而且产出的猕猴桃品质通过权威部门认定,品质是最好的,糖分达20%-25%,而一般的猕猴桃是12%-18%。白飞龙告诉记者,去年泉源家庭农场出栏生猪3000多头,生产无公害大米16万斤,销售红心猕猴桃75万斤,实现产值450多万元,上缴利税30多万元。其中,农场猕猴桃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开发的电商产品“异珍源”弥猴桃,因个大、色鲜、汁多、味美,在网上每公斤售价达35元。
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阳春三月,在许州镇天宝蜜柚产业核心基地,漫山的柚树长势喜人,正是施肥浇灌的好时候。柚农们只需拧开家附近的阀门,经过处理的有机肥水就会从山顶的贮藏池,沿着管道流进各家各户的蜜柚园里。
“蜜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许州镇天宝蜜柚核心示范区现有蜜柚3万亩,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美丽新村于一体。去年我们引进了正大公司合作,建起了生猪代养场。我们出场地,公司出人员、设备和技术。”该镇副镇长吴飞介绍。
记者走进该镇栏杆养殖合作社的一个代养场,进料机、吸风机、粪便分离机、出猪台、饮水器……全都按正大集团最先进的设备标准进行配备安装。“这是全封闭式的养殖,整个养殖过程有视频监控。一般情况下,一个千头生猪代养场,只需要1名工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日常管理。”吴飞说。
在梓潼各乡镇,每个生猪代养场都配套发展果蔬产业,同时建设了大型沼气池一口,粪便通过沼气池进行沉淀发酵,经过一系列无公害化处理后,沼渣分离出来后制成天然有机肥料;沼液则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果园或菜园,用于果蔬灌溉;至于沼气,则免费提供给附近农户生活使用。
“这一招,既有效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又减少化肥、农药、兽药的不合理使用,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建设灌溉管网、泵站,解决粪污运输难题,既实现了节水灌溉,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质量,培育了地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王珂权介绍。
梓潼在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坚持5头生猪配套1亩种植用地的标准,确定以20万亩蜜柚、5万亩水稻制种、50万头生猪、300万只高品蛋鸡为主导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
截至目前,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46.7736亿元,同比增长4.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9元,同比增长9.4%。
新闻推荐
(文婷婷)近日,梓潼县政协召开九届第二十六次常委会议。会议协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听取了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稿)》、《政协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