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检察文化活动展示队伍风采
绵阳市检察院检察长吴长福送温暖感动特困村民苟荀王梦霖赵银熙文/图
2016年,绵阳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以司法改革为契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担当作为,务实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为国家科技城建设提供了强力司法保障。
2月28日,绵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夏凤俭在全市检察长工作会上点赞:“2016年全市检察机关工作思路清晰,工作创新力度大,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工作成效明显,为维护全市平安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对全市检察工作十分满意。”
政治站位 服务大局成绩显著
2016年,绵阳市检察机关着力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确保检察队伍的绝对忠诚,服务全市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从严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和队伍作风建设,狠抓自侦部门专项教育整改,借大势解决自身短板,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在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凝神聚焦发力,制定服务保障***工作意见,强化脱贫攻坚法治保障,开展集中惩治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共立案查办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4件41人,涉案总金额2195.7万元。市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代表召开座谈会,深入多家民营企业帮助解决涉法难题,维护了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同时,各基层院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实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举措,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扶贫攻坚战略部署,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模式”,在全市扶贫对象或其委托人的移动通讯终端上安装APP软件,扶贫移民部门随时将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对象、扶贫金额、扶贫资金到账时间等内容及时推送给扶贫对象或其委托人,接受扶贫对象监督,有效地杜绝和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挪用、贪污、截留的发生。
为切实规范运行“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市检察院与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制定了《绵阳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年内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7件,其中检察机关建议移送87件,该经验做法被省委《依法治省通报》编发推广,同时“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运行工作得到了全国“双打”工作考核组的充分肯定。
担当作为 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
2016年,绵阳市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惩防职务犯罪力度,保持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不减,促进依法、廉洁行权,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04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92人、渎职侵权犯罪12人,突出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93件、要案7件,侦查终结81人,提起公诉49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全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职务犯罪追逃工作,去年4月,市检察院牵头,协调各方力量,在江油抓获了新疆伊宁检方追捕13年之久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屈某。同时,积极探索检察技术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市检察院制定了《关于检察技术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深度融合的暂行规定》,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侦查职能,有力惩治职务犯罪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加强职务犯罪预防,积极开展预防年度报告、预防调研、预防建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重点项目跟踪预防等工作,市检察院拍摄的职务犯罪预防专题片《不保险的保险柜》荣获“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好作品奖。
绵阳市检察机关着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为全市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去年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决定逮捕各类刑事案件1493人,提起公诉3710人,批捕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40人、起诉196人,批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9人、起诉198人,批捕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35人、起诉74人,批捕毒品犯罪321人、起诉424人,批捕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案6件、起诉14人。安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张某等4名被告人涉嫌侵犯著作权案在2016年国家版权局主办的“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上荣获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二等奖,市检察院、梓潼县检察院、平武县检察院等1个集体和2名个人被省人社厅、省林业厅评为四川省打击“十二五”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全面开展诉讼监督工作,坚持罪刑法定和证据裁判原则,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依法决定不捕582人,捕后判轻刑21人,捕后不起诉7人,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情形,监督侦查机关不当刑事立案49件,监督自侦部门立案3件,监督公安机关撤案15件,监督立案案件判决有期徒刑及以上40人,纠正漏捕40人,不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2人,纠正漏诉86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98件。提出刑事抗诉19件,有审判结果8件,改判7件。江油市检察院民行科科长肖捷敏被授予十大“江油好人”称号。
务实创新 机制健全释放活力
绵阳市检察机关稳妥落实司法改革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推进以完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核心的检察改革。
绵阳市检察院制定了全市检察改革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以完善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工作。两级检察院顺利遴选出了260名首次入额检察官,并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和学习培训班。积极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及检察官办案权力清单,健全办案流程监控、质量评查、业绩考评、错案责任认定、追究机制,加强检察官履职监督,确保权责明晰、权责相当。
全面推进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庭审实质化、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等诉讼制度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着力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市检察院牵头与市中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单位联合制定多份规范性文件,着力构建新型诉审、诉侦、诉辩关系和检察监督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办理刑事案件非法证据排除的指导意见》《刑事案件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为庭审实质化工作夯实制度基础,提起公诉的德阳商业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某受贿案被省检察院指定为全省庭审实质化观摩庭。
为全面引入多媒体示证方式,以增强庭审过程中示证的清晰性,市检察院要求对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案件、职务犯罪案件和重大复杂案件,全部采取多媒体示证方式举证,2016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采取多媒体示证出庭公诉案件80件。注重发挥检察委员会作用,涪城区检察院被省检察院确定为“检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和基层基础工作,每月向在绵阳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发布一期手机报,并建立了联系省人大代表专用微信群,采取以小视频、图像、文字的形式,及时向代表汇报最高检、省检察院、市检察院作出的工作部署、开展的重大活动、召开的重要会议,听取其意见建议和自觉接受监督。
从严从实 过硬队伍建设结硕果
绵阳市检察院党组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地生根,过硬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绵阳市检察院党组着力对全市检察机关强化日常动态监督,组建检务督察组对两级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检察人员执行规定禁令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强化从严治检,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干警。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警前往井冈山革命老区接受红色革命教育,邀请党校教授给干警作专题讲座,组织干警参观中共绵阳历史展览馆及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表彰会暨演讲朗诵比赛,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展示检察队伍风采。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开展争创“优秀好党员”活动,市检察院树立4个“党员示范团队”以及17名“共产党员示范岗”,全市检察机关有50个集体、51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两名干警被最高检荣记个人一等功,4名干警被省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一名干警被评选为四川检察机关首届“感动四川检察人物”。
市检察院组织全市检察干警进行视频培训并邀请最高检、省检察院等相关业务骨干授课,组织全市21名民行干警到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参加培训,组织130名检察干警到西南政法大学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学习。截至目前,全市检察干警中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2人,占干警总数的7.16%。游仙区检察院申报的课题《刑罚执行体系完善制度研究——以强化检察监督为视角》,被四川省教育厅正式立项,该院原检察长杨育正被评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市检察院杜旅军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涪城区检察院彭平获得全省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标兵。
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积极探索检察信息技术跨区域服务和一体化联动机制,完成电子数据云平台川北区域分中心建设,实现调取电子数据、话单分析、数据恢复等侦查功能,充分发挥了现代科技在收集、固定证据和获取、处理案件信息方面的作用。江油、游仙检察院被省检察院授予“四川省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示范院”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仁胜“山清水秀杨岭村,娇艳荷花扎下根。迎来四面八方客,幸福不忘党的恩。”在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市党代表、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邓利军在东兴区代表团参加讨论时...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