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古人经绵州感芳草有情,今日绵阳因绿更美更兴。今年,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号召下,美丽绵阳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创新和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继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山河添绿意,为城市裁新衣。
□暮冬图片由绵阳市林业局提供
抓项目 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50万亩
阳光照射下,涪江波光粼粼,微风吹拂中,花香飘四方,层层而下的石阶将山与水交融,精心设计的绿化景观平添别致,走进春日里的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步一景,摇曳生姿,顿失城市喧嚣。
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少有的位于主城区的湿地公园,作为绵阳美景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大规模绿化绵州的节点性工程,总占地面积96000多平方米,由房屋建筑工程、景观工程、码头工程组成。
在码头建设中,设计师通过加入绿色植物和景观改造来赋予码头新的生命力,并利用高品质的绿化景观设计,构建起“乔木-灌木-地被-滨水”的空间绿化模式。
与绵阳城市整体山水景观协调呼应,这样的湿地公园正在建设的还有江油让水河和明镜塘两个,未来4年内,绵阳还将申报批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湿地公园5个。
此外,绿化绵州还将重点实施城区绿化提升、环城彩林带建设、城乡道路绿化美化建设、水岸生态林网建设等“十大工程”。到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50万亩。
以城区绿化提升工程为例,绵阳明确,将重点增加城市三维绿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其核心是“山地立屏障,山丘建基地,平原织林网,城区增绿量”。到2020年,实现城市绿地率38%,城区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14平方米。
如今,随着“美丽绵阳”二期项目的实施,启动不久的“绿化绵州”行动将与之结合,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以特色街区打造和街头游园、背街小巷整治为重点,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市民期盼的三江六岸建设为突破口,注重身边增绿,推进城区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实现应绿尽绿。
强产业 培育龙头企业 质效并重构建林业产业新格局
去年9月,绵阳市首届森林康养推介会举行,这是绵阳“开创森林康养新模式,引领健康旅游新生活”的重要里程碑。去年,绵阳市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已达到17家,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170.9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1880元。“成绩”与绵阳市重视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无不相关。去年,全国首个森林康养协会在绵阳成立,目前已审核通过会员单位61家,涵盖了医疗、科研、大专院校等多领域的机构,还包括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龙头企业等,其中年营业额上千万元的企业有20余家。
林业产业化离不开规模化,绵阳全市已发展林业产业基地611万亩,涵盖工业原料林、木本粮油、木本药材、森林康养、林下种养殖、森林食品等多种业态,成功建成市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8个,向上申报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家。
大规模绿化绵州,让绵阳林业产业化发展赢得新的契机。今年,中国·四川第三届森林康养年会将在绵阳举办,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也将如期在绵阳开幕,还将新建森林康养基地18个,打造“森林人家”88家、森林康养小镇10个。以盐亭、三台、平武等为重点,新建优质核桃、藤椒、油橄榄等木本粮油基地5万亩,总面积达到87万亩,实现产值8亿元。
目前,绵阳正大力开展“万亩林亿元钱”的推广示范,在适宜间作套种的核桃、藤椒等林内,引导林农合理套种蔬菜、中药材等短周期作物,实现以短养长。鼓励林农在林下饲养鸡、牛、羊等牲畜,种植名贵中药材,实行多元化种养、全面积覆盖;在现代林业产业规划区内,改善林区道路通行条件,增强森林旅游观赏价值。
至2020年,仅林下经济一项,绵阳目标剑指35亿元,将实现林业产业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逐步形成富有市场竞争力、经济高效、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促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 集体林权改革先试先行
林业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绿色财富,如何增强林业发展动力?多年实践表明,只有积极推进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林业生产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好林业资源,更有力地促进林农增收。
2016年12月30日,经绵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后,绵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绵阳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绵阳市四大国有林场改革序幕由此拉开。
怎么改?敢于在林业改革上“快人一步”的绵阳给出答案: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依法规范林权流转秩序,保护林农的合法利益。
蓝图绘就之际,实践早已开始。在梓潼县,以经济林木(果)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和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两证一社”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正如火如荼推行,试点将为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提供经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助推下,绵阳通过探索完善股份制林业专合社、家庭林场建设模式,打造林业产业联盟,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业生态修复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林业产业活力,让林业改革继续做深做实。
截至目前,在平武、北川贫困地区,绵阳推行集中连片发展经果林基地和林下种养殖产业,各级共投入建设资金1410万元,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去年全市林业招商引资10.5亿元,实现生态旅游收入35亿元。通过合理规划、整体布局,多层次、立体化、科学化、可循环的新型林业,“一模式三产业三效益”的生态循环林业模型正在形成。
新闻推荐
(张春犁)近日,梓潼县政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贪欲打开堕落之门》。警示教育片通过被查处的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人的剖析点评,真实还原了...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