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年的开始,绵阳连出县域经济发展“大招”,寄予的期望也很清晰:夯实县域经济这一“底部基础”,进而助推绵阳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
□本报记者 祖明远
A
补短板
县域经济已成科技城“软肋”
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大会上,每位参会代表的桌上都摆放了三份文件,除相关部门发言材料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汇编外,还有刚刚“出炉”的《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这份页的报告是绵阳用时大半年,对全市9个县市区进行调研座谈后的成果,不仅阐述了当前绵阳县域经济的情况,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在做总结发言时,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特别请参会代表翻看第 页上的各县市区GDP全省排名变化情况。“除了个别县外,大部分都是平行维持或下滑,这提醒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已是绵阳发展的最大短板,必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彭宇行说。
数据显示,不计算涪城区、游仙区两个主城区,年绵阳其余7个县市GDP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与江浙一带约%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
发展得力,县域经济就会成为绵阳潜力所在。绵阳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市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连续出台政策,希望补上这一短板。
B
挖潜力
串点成线 下好全市“一盘棋”
年底,绵阳迎来一连串产业“喜讯”:投资亿元的“绵阳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在江油市启动;同一天,绵阳整车年产量首次突破十万;几天后,在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投资亿元的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
产业“大动作”令人眼花缭乱,背后其实脉络清晰。“地区经济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决定了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必须要突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能搞‘大而全\’。”绵阳市长刘超说。
因此,绵阳根据各县市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的差异,分别制定了相关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布局方案,并据此向各县市区引导培植相关的主导产业,以避免各地无序竞争导致的产业“碎片化”。例如,在梓潼县建设了全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其他县市区和部门如果有相关的产业项目,也会优先推荐给梓潼。
为了落实产业布局,下好全市“一盘棋”,绵阳还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县市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
此外,正在编制中的《绵阳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也将进一步推动县域之间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方面有机衔接。同时,跨区域的绵三盐发展带、绵梓发展带、绵江平发展带、绵安北发展带规划也已启动,未来还将据此修订完善沿线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C
注能量
市县联动 力争划出上扬“微笑曲线”
以往,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之一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往往陷入不利的恶性循环:没有实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进而影响产业发展,发展速度更加落后。对此,尚未开通高速公路的平武、梓潼、北川等县就深有体会。
为改变这种情况,绵阳进一步加大了市级统筹力度,将“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建设的主战场放在了县域:加快建设九绵、绵西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绵苍、广平、绵中、三大、中遂等高速公路,力争到年实现“高速公路到县、油路到乡、水泥路到村、硬化路到组”的目标。
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绵阳还创新工作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了总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县域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县域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投入。其中,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占比为%,剩下的%将引入社会资本。在运作方面,将采取市场化方式,对各县市区的项目进行投资,并从其发展中获得回报。预计该基金将于春节后正式成立。
据绵阳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放大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也避免了因为资金的问题,错失好的发展项目。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绵阳还启动了相关机制建设:制定了专项考核办法,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大幅提升的区(市)县党政正职,将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反之,排名大幅下降的区(市)县党政正职将被约谈。其最终目的是凝聚合力,让绵阳各县市区GDP在全省排名的曲线,都能往上“翘”,进而带动全市经济划出一条“微笑”的上升曲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林)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召开后,梓潼县迅速组织各部门、经开区和乡镇党员干部传达学习全会精神。梓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深刻领会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市委《关于加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