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政宣) 9月13日,梓潼县政协委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研座谈会。
会议针对县政协在前期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重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 促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开展讨论。大家认为,全县“非遗”保护和传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普遍存在保护传承经费、人员、场地和必要设施设备缺乏,“非遗”挖掘深度不够、开发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调研和座谈,对此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建立保护法规,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阵地建设,开展“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保护关心传承人等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强化认识,落实各单位和乡镇的责任。制订条例,出台法规,文广新旅局和县文化馆要研究制订县“非遗”保护条例初稿,使保护和传承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增加投入,提高传承水平,关心和保护好传承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善机制,要将“非遗”与饮食文化、中医文化、康养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送文化下乡、政协文史资料编撰相结合,与旅游精品项目相结合。
推动“非遗”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周方明) 近日,马边县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题视察组,实地视察马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室和马边民族文化陈列室,并召开座谈会为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工作建言。
大家认为马边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丰富,异彩纷呈;表现各异,各具特色;保护形式多样,成绩斐然。同时,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没有专门的保护专职机构、投入的经费不足、传承后继乏人、缺乏前瞻性的规划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建议: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章制度,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范围、权属及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职机构,整合文化、旅游、民族宗教等部门职责,成立“马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一个大型的展示馆和专门的传习所,编辑出版马边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机制,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固定传习所以及编辑出版马边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传承的专门人才;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方案,严格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快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逐步打造具马边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全新品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