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动力,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应该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20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心,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耐心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一、奉献爱心,温暖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每到一个班,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内容不要求很多,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发现自己,完善自己。
从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小秘密,想说的心里话,有哪些困惑……文章中,学生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有时我也以对话的方式回几句,安慰鼓励他们,所以我和学生是同伴,是朋友,充分得到了的学生的信任,经常谈及学习、生活、家庭的话题,这也有利于我的教学,而学生那种渴望被老师注意,被老师关心的心情也是我为之惊讶!尽管有的男同学不是经常在我面前表现,但那颗心我是理解的。我的亲近也使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渐渐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开始主动讲话了。
二、保持耐心,感化学生
爱学生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教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转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后进生尤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承认,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
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班有位叫小鑫的学生,经常迟到,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完成作业,始终管不住自己,在四年级时,父母又离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了他特别的关注,用心地寻找和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关心集体、劳动积极,于是就选他当劳动委员,以作班干部来树立他对自己的信心。他担任劳动委员后劲头可大了,工作认真负责,每天的清洁扫除,都主动留下来管理,并帮助别人打扫。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清洁评分在学校总是位居前列。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耐心地辅导,发现每一个闪光点,都及时表扬;经常和他的父母沟通,让家长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不感到孤单。慢慢地,这个孩子学习进步了,表现好了,朋友也多了。
三、付出真心,打动学生
受传统教育那种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总会或多或少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一名教师,就应用滚烫的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当有孩子生病了,我会带领班上同学去看望他,安慰他,鼓励他,学习给予帮助,让孩子们感觉师生之间浓浓的关爱;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我会鼓励他,安慰他,让他变得勇敢;当学生家庭困难,我会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让同学多关心,给予温暖,还不定时地家访。
我认为,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教师肯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适当的拿出一点时间去接近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一定会做到事半功倍。当我因有事一天没有给学生上课时,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离开老师的日子……”。在课下,我也经常和学生们以朋友相称,与他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来渡过难关,享受荣誉。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到我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教师,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教师也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
四、率先垂范,引导学生
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也应该做到,要充分展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素质,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
我常参与到学生中去,用比赛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要求学生每天背一首古诗或一段宋词,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积累背诵古诗、词的行列之中,我便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又多又快又好。就这样,全班同学跟着我读了很多文学作品,积累了很多著名诗词,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梓潼县文昌一小曹本会)
新闻推荐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润物细无声”,有效教育不仅仅是行为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投入。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主要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