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这样的智力测验题,要求回答:“一斤木头和一斤铁,哪个重些”有的人会毫不思索地回答:“一斤铁重些”。这种回答往往引起一阵哄笑。笑得对吗?又对又不对。因为照物理学的概念,仔细想想,原题的条件是不充分的。一斤木头和一斤铁是在什么情况之下称量的呢?如果同是在空气中称量,那么实际上应当是木头重些。因称得的重量应该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所受的浮力之差。木头的体积大,在空气中排开的空气重些,所受的浮力也大,所以,在空气中称得一样重的木头和铁块,木头所受的重力应该大些。如果,把它们放在真空中去称,由于两者皆不受浮力作用,那么木块所显示的重量就会大些。反过来,如果我们先在真空中称得木块和铁块皆为一斤重,那么将它们摆到空气中后,木块由于体积比铁块大,受到的空气浮力也比铁块大,所以木头将显示出比铁块轻。这道题,按照物理学的概念是不严密的。应当改为:“在空气中称得皆为一斤的木块和铁块,放到真空中称量,谁重”或与此相反,这样答案就是唯一的了。
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课本上为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借助了立方体四个侧面受到水的压力彼此平衡,下底面受到的向上压力大于上底面受到的向下压力,因而立方体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浮力。但是,很多人在计算物体受到多大的浮力时,往往通过压强来考虑,事实上,由于物体的形状是复杂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对浮力的概念应该牢牢地抓住以下几点:
1、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取决于物体是否排开液体或气体,即物体是否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本身的体积,只有在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才等于本身的体积。物体总是浸没在气体中,所以排开气体的体积一定等于本身的体积。2、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所受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排开的部分液体(或气体)的重量,而这重量一般又等于液体(或气体)的比重与某体积的乘积。
只要明确了上述3点,关于浮力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例如:“浸没液体越深处,所受的浮力是否越大呢?”我们可以这样考虑,不论物体所在处的深浅如何,物体总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始终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相当于这部分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是一定的,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所受的浮力应该一样。“沉在水底的物体的重力一定大于或等于浮力”,这句话对不对呢?这句话是对的。一般情况下,沉没在水底的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W;竖直向上的浮力F;竖直向上的容器底的支承力N。在物体静止不动的时候,存在关系W=F+N,所以W>F或W=F(当N=O时)。但是很多人由此推断:“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量。”这句话不对吗?这句话就不对了。为了说明这点,我们设想取一块比水小的木块,也就是说木块比同体积的水的重量要小。用手把木块压进水里,显然这时木块所受的浮力要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放手后,木块就要上浮,以致逐渐地露出水面。
露出水面的部分增多,木块排开的水就减少,浮力就会随着减小,直到浮力减小到跟木块的重量相等时,浮力和重量平衡了,木块就浮在水面上。所以应该说,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量。 (梓潼县马鸣乡初级中学校 赵本武)
新闻推荐
天空的一朵白云,飘过故乡的小河。绿柳拂动着倩影,似乎聆听蛙儿们唱歌。天空的一朵白云,飘过故乡的老屋。布谷欢快的叫声,匆匆掀开了夏天的围幕。天空的一朵白云,飘过故乡的山头。田野里金色的稻浪,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