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精神,谈谈从低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体会。
一、低年级学生在合作中呈现的问题
1、优生、胆大学生、外向型学生发言多,学困生、胆子小的学生或内向型学生成了旁听者。2、争当组长,争抢学具,只顾自已操作,不与他人合作,甚至以强欺弱。3、活动速度总是不同步,一旦出现“空档”,学生就乱了起来。4、学生自己说自己的,只说不听,更谈不上分享。5、分工做“记录员”时,记录的能力差。6、学生合作意识差,集体观念淡薄。7、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教师通常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失去了积极参与并导向的主导作用。
总之,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很差。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的技能
1、培养独立思考技能。教师要求学生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充分表达观点,并在教学中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2、培养分工合作技能。在小组学习时要明确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各自的职责。如二年级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黑板、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有人拿米尺测量,有人在旁边帮助扶平米尺,做好记号,有人记录测量结果。这时就需要大家先分工、决定谁来量、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3、学会与同学交流和倾听。①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对别人的发言做好评价。②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既能培养学生的胆量,又能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思维更严密,更有逻辑性。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交流时要敢说、多说,并且要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先说。③学会文明交流。在小组讨论时,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要等人家把话讲完再各抒己见。同时,不要大声说话,控制适当的说话音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开展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一般地将成绩、性别、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通常是四至六人。有利于开展组内、组间的交流和相互竞争活动。在低年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最好先采取同桌合作。一人说,另一人听,并监督、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或记录,然后换位进行。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都说,没有人听的现象。当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训练与指导,逐步过渡到4人一组。(二)开展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做好示范工作。由于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怎样进行操作,需要示范指导。这种形式主要用在对于练习性、游戏性、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开展的小组活动。如一年段上册的“数学乐园”,其中的一个活动“对口令”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教师先选一个水平较高的小组做示范:两个学生手里都有1-10的卡片。一个学生举3,并说3与几组成8。另外学生接着举5,并说3与5组成8。这样依次进行、2和6组成8,4与4组成8…… 没等8组成全对完,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小声对起口令。(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1)选好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对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知识点进行解剖,设计出可供学生揭示规律聚集性、判断正误思辨性、开放性、解题策略多样化、探究性的问题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新知,培养他们合作能力。(2)选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部分人已经弄懂,部分人尚未完全弄懂,部分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当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出现时可开展合作学习;当一个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操作、探究才能解决时,就应开展合作学习;当大部分学生尚未弄懂的疑难问题出现时,应当开展合作学习;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让思维相互碰撞,实现集体智慧的飞跃。(四)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引入竞争机制。组际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好的,探究积极的,奖给小组小红花等以资鼓励。这样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梓潼县教研室 李国江)
新闻推荐
软硬兼施提升城市文明指数——梓潼全力争创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县城
“德耀梓潼”道德模范颁奖现场在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中,梓潼县突出城市基础、社会风尚、城市文化三大建设,打造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为构建开放、宜居、文明、幸福梓潼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