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一早,梓潼县三泉乡天星村贫困户李秀高慢慢踱出家门,打算到村后走一圈。自从今年3月启动村上的扶贫代养场建设后,每天到现场看看进度,已成为他的习惯。“不仅不出一分钱,建成之后,全家每年还能多增收至少7000元。”李秀高难掩喜色。
作为丘区农业县,梓潼近年来确定了“100万头生猪+20万亩蜜柚”的种养循环作为主导产业,回报可观且所需人工不多。
种养循环
“生猪+蜜柚”模式能“造富”
“100万头生猪+20万亩蜜柚”的产业结构,源于2014年梓潼县与正大集团达成的“在全县建设标准化代养场”的合作。
虽然每座代养场投资高达140万元,但因为正大集团负责仔猪、饲料、疫苗和生猪回购,给投资者的回报很稳定:每年纯利在30万元以上,且免去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如今全县已有大小共104座代养场。
为了解决生猪养殖粪便问题,梓潼又结合已有的蜜柚基地,推广使用养猪沼液沼渣,大力发展有机蜜柚。按照“10头猪=0.05公顷蜜柚所需有机肥”的标准,梓潼计划在全县建设20万亩蜜柚基地,将“生猪+蜜柚”的种养循环模式作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整合资源
贫困户不出钱也能成为
代养场股东
2015年3月,梓潼正式启动了名为“1+5”的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由政府牵头,加上正大集团、金融机构、合作社、农场主和贫困户,开展生猪代养。其中,贫困户组成养殖合作社,负责代养场的管理;正大集团作为技术支持方,负责仔猪、饲料、疫苗和生猪回购;最关键的资金问题,则由政府牵头,协调金融机构,通过扶贫贷款、财政补贴、扶贫周转资金三部分解决;而农场主则在沼渣沼液消化、剩余劳动力雇佣等环节加入。
以一座年出栏2200头生猪的代养场为例,一般由30户贫困户作为股东,其总投资140万元中,70万元为贷款,县财政担保贴息,作为贫困户股本金,同时,从扶贫周转资金中出资20万元,代表村集体入股,均约定5年偿还。其余的50万元为财政补贴,其中20万元无偿补助给贫困户作为股本金,30万元为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用于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每年的收入,扣去成本以及偿还贷款和扶贫周转金,其余所得全部用于股东再分配。
持续发展
集中建设带动先进种养
模式的推广
根据计划,未来5年内梓潼将建设106座个扶贫代养场,其中每个贫困村将建设一座扶贫代养场,非贫困村将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建设。
目前,梓潼已有5座扶贫代养场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6月完工。为提高资金效率、节约成本,这5座扶贫代养场均采取了集中建设的方式。如三泉乡共有59户贫困户,需建设2座代养场,就都集中在天星村,这样可以少修一条道路,同时也可以少雇2个代养员。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梓潼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志敏说。梓潼县正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解决资金、技术、风险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从而为贫困户提供一条稳定的持续收入来源,同时也将带动先进种养模式在农村的推广,壮大产业规模。(祖明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葛永坤上中图与会代表围绕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展开热烈讨论下图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市委常委会工作报...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