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引工程二期西梓干渠正加紧建设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探访】
1月12日清晨,从梓潼县城到宏仁乡的路上行人寥寥,转过一座小山,一条灰色的“巨龙”在田地上方腾空而起,远远延伸到另一座小山的隧道中。同行的当地村干部介绍,这就是武引二期西梓干渠的渡槽。
西梓干渠全长108公里,是联结武都水库与武引灌区二期105万亩耕地的“主动脉”。从上游的武都水库到下游的凤凰水库,西梓干渠一路翻山越岭,逢山挖隧道,地势低洼建设渡槽。宏仁乡高坡村这一带属于西梓干渠第三标段,短短8.1公里,因为地势起伏较大,共包括了渡槽、隧洞、明渠三种工程。第三标段副总工程师邓俊指着远处山上的隧道说,“去年12月初刚刚贯通的,总算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剩下的工程也不容易。40岁的马小兵和16名工友负责渡槽施工,每天要在离地十多米的空中奔走忙碌。“首先要用9根螺旋钢管在下方支撑,再用吊车将60吨重的钢制渡槽模板安装好,最后灌注水泥,整个过程处于悬空状态,来不得半点马虎。”马小兵说,因为支撑钢管与渡槽模板总重近100吨,每个小组还需要配备一台吊车。
根据设计,第三标段的每跨渡槽长12米,内部深度超过4米。“这里是武引二期的输水‘主干道\’,设计流量达到28.5立方米每秒,而下游的支渠可能只需达到5立方米每秒,渡槽的尺寸就小了很多。”邓俊说。打个比方,西梓干渠是武引工程二期的“主动脉”,由武都水库来的水,经干渠,再走“毛细血管”支渠,进而分散输送到下游105万亩耕地去。
施工方不断摸索建设经验,最初建设每跨渡槽要用15天,现在缩短到10天。按照这个进度,再有3个月就能将渡槽联结起来。“现在渡槽工程共有6套模板、3个作业面同时推进,力争早日解决下游的用水难题。”邓俊说。
【期盼】
对于家门口的送水通道,梓潼宏仁乡高坡村村主任田洪义期待已久。因为缺水,当地种植业只能选择耐旱的玉米,2000亩耕地中,仅有300亩水稻。“因为水少地多,前些年总会因为用水的问题产生纠纷。”
看着渡槽一日日延伸,田洪义也开始期待未来的产业道路。眼看着搞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的村子越来越红火,田洪义也暗暗盘算着,等武都水库的水送到高坡村,就准备和几个村民一起种植核桃树和红柚。“已经选好地址了,就等水通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伟记者祖明远)“国地税联合培训省时又省心,上一次课学两家业务。”12月1日,绵阳首个国地税联合“税务学堂”在梓潼县国税局开讲,吸引了100多名纳税人前来听课。“税务学堂”是绵阳国税系统深...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