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创建省文明城市,就是38万帝乡儿女构建幸福梓潼的支点。
梓潼县委书记邹若力说:“我们按照创建为民生、创建求发展、创建促和谐的思路,共建共享,凝万民之心,聚全县之力,高位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万众一心
擂响创建战鼓
自2011年以来,梓潼吹响了创建号角,38万帝乡儿女屈指成拳,擂响了创建省文明城市的战鼓。
书记、县长等县领导多次就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调研,解决创建难题。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天轮流带队督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了各部门创建工作效率。
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街、社区包楼、执法人员包点责任制,将县城划片分段,将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县级领导和部门,形成了“领导督部门,部门共建文明街区”的创建工作格局。县城中小学生、老年腰鼓队经常上街开展游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梓潼组建了城市管理局,理顺了城市管理机制,整合执法资源,针对市容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场所、公共服务、居民小区五大方面入手,打造洁净潼城,打造有序潼城,打造诚信潼城,打造廉洁潼城,打造宜居潼城,每月一个主题,每月一项治理,优化了人居环境。创建步步深入,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梓潼全面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集中全县35个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公,行政审批项目由290项减至212项,公共服务审批项目由81项减至62项,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在32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干部挂牌服务。
基础先行
建设宜居梓潼
梓潼的创建工作在宜居城市打造上下苦功,在城市建设管理上求成效。
梓潼统筹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提升,大力构建七曲山旅游区、城北教育行政区、城中商贸区、潼江河沿岸商住区、城南经济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宜居水平。
投入资金5亿元实施道路改造、配套设施、风貌提升、重点地段打造、市场完善等五大工程,改造和新建城市道路40公里;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新增城区绿化带、绿地草坪1.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6%;引资10多亿元开发建设阳光水岸、金域上城等商住小区25个;县城污水处理厂的竣工,潼江河的综合治理,莲枝水厂的建设,九块石大桥的开工,金牛路中段、崇文街中段等道路的改造翻新,城区电网、路网、通信、绿化、供排水、天然气、数字电视、垃圾处理中心、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市民代表谈创建带来的变化——“通过创建,乱停乱放乱扔乱倒的现象少了,县城变得干净整洁了,环境变得更美了,我们感到生活比以前更舒适了。”
一个个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优质的保健服务。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梓潼已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文化为魂
引领文明创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内涵。建设文化城市,铸造城市“灵魂”,是梓潼创建省文明城市锲而不舍的追求。
梓潼建立文昌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文昌文化学会,开展文昌文化的研究和推介工作;在经开区大手笔建设文昌文化,用文昌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创建士气;在县城学校建文昌文化墙、编写文昌文化乡土教材;斥资1400余万元打造两弹城,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举办道德讲堂200余期,向市民普及文昌文化和两弹精神。
梓潼县在提升城市精气神上用心做文章,全力打造文明城市。开展了“学雷锋,做文明市民”、“万人清洁潼城”、“关爱自然”义务植树、“3·15”诚信宣传、“文明礼仪”学习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县城文明程度在创建中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为抢救落水人员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李翠德、带着公婆改嫁的王小华等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
洞经古乐悠扬,帝乡高歌猛进,文明新风满潼城。
梓潼县城金牛大道
新闻推荐
时至隆冬,为维护好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生活权益,防止冻伤、冻死流乞人员,梓潼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寒冬送温暖”街头主动救助活动,及时为街头流乞人员提供救助服务。该县通过加强舆论宣传氛围...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