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琳
核心观点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增加龙头企业数量和扩大种植面积上,而应围绕当地优势农业资源,有的放矢地延长产业链,走精品路线,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由 “量”向“质”的跨越。
梓潼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梓潼立足实际,将现代农业作为全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以产业化思路引领发展,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夯实梓潼农业发展基础,带动农民增收。
对接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把产业链做长。在农业产业链中,龙头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深加工能力,梓潼特色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外销,陷入“肥水外流”的境地。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梓潼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驱动,围绕良种繁育、畜禽养殖、蔬菜水果等传统优势农业资源,倾力打造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省级食品工业园区。经过几年建设,梓潼逐渐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驱动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使得梓潼农产品在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动。以海椒为例,以往梓潼海椒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外销,最终在外地制成调味品。近年来,通过引入调味品制造企业,打通由农产品向制成品转变的关键环节,目前梓潼已形成海椒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的全套产业链,梓潼海椒已由单纯的原材料,逐渐成长为一个产值11.8亿元的调味品产业。通过做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着力延长产业链,梓潼不断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从而提升农业发展的内在质量,彻底改变了梓潼农业 “大而不强”的局面。目前,全县共有4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9亿元,农产品加工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2﹪,农民纯收入65%来源于农业,真正发挥了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中的“火车头”作用。
打造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夯实产业基础,把规模做大。生产基地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梓潼引导特色农产品集中连片发展,推进标准化经营,先后建成畜禽养殖、水稻制种、花生海椒、工业原料林等7个万亩(头)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达80万亩,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基础。围绕基地建设,梓潼注重发挥农户的自主积极性,催生出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带动能力迅速增强。目前全县共有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个,各类农民专合组织229个,在企业与农户之间搭建起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动力。未来,梓潼将进一步推进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好“第一车间”。同时,完善利益输送机制,更好地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夯实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走精品农业路线,把品牌做响。品牌化是市场导向的必然要求。为抢占发展先机,梓潼一直将品牌战略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一环。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整合产业链条,不断推动品牌战略,从而增强梓潼农产品的竞争力。经过多年打造,梓潼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长林肉类成为国家储备肉产品,林江长纺AB纤苎麻成为全国行业产品标准,梓潼酥饼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圣迪乐蛋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将台酒系列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艾尚乐活营养保健油进入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国豪、西科种业成为国家品牌,所带动发展的水稻制种基地成为国家出口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拓展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系梓潼县县长)
新闻推荐
梓潼县自强镇通过土地流转,建起全县最大的千亩荷花产业基地,农民卖藕还卖花,推动了该镇以乡村风情游为特色的产业发展,吸引了绵阳、江油、涪城、游仙等地游客前来观光赏花。图为开学前夕,文昌一小...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