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但当年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在“5·12”五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我的灾区情”征文,请你跟随这些曾参加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历者一起,重回峥嵘岁月,重温人间大爱,并让伟大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激励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进。
——编者按
雅安“4·20”强震发生后,人们又想起了北川,我想起了随梓潼民兵应急分队在抗震救灾一线的那些日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当日21时30分,“文昌故里”梓潼县的314名庄稼汉子,迅速从四面八方赶来,集结在梓潼县人武部。22时,首批100名应急民兵连夜向北川开进。13日凌晨3时,第二批214名应急民兵紧急开往北川,成为地震之后首批进入北川县城的民兵应急救援队伍之一。
5月14日上午10时10分,文昌镇专武部长邓洪聪和队友们小心翼翼地搜索到幼儿园附近时,从坍塌的楼房废墟下面似乎听到有孩子在有气无力地呼救。邓洪聪立即呼叫队友:“你们几个赶快过来,这楼板下面有人……”队友们迅速围了过来,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掀开了一条缝隙,邓洪聪趴下身子,把双手伸进缝隙里,一点一点地把第一个大约3岁的男孩拉了上来,接着又很吃力地救出了第二个男孩,当他正准备趴下身子救第三个孩子时,余震再次来临,他下意识地往后一滚,只听“轰”的一声,头上的一堵残墙压了下来,死死地封住了缝隙,他和战友们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们不弃不舍,继续展开救援工作。“叔叔,救救我!”军事科杨凡参谋循声找去,只见一名瘦小儿童被几层水泥板和3名遇难人员死死压住下半身。大家一边鼓励孩子:“坚强点,挺住,叔叔来救你!”一边用双手和钢钎一点一点地撬碎、移除水泥板,十指被钢筋水泥磨得鲜血直流。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将这名埋了47个小时的幸存儿童从钢筋水泥废墟中“挖”了出来。这名获救孩子名叫腾志康,今年才9岁,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正在上课。事后获知,腾志康被梓潼民兵救出时,他的父亲也正奋战在赈灾一线,疏散转移受灾群众。
梓潼民兵在赴北川执行搜救任务中共救出幸存者38人,仅14日这天,就救出了受困群众19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梓潼民兵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系绵阳军分区梓潼县人武部政工科宣传干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深入推进“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梓潼县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创新开展了“百姓谈梦、干部解梦、共同圆梦”专题活动,助推了全县科学...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