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梓潼新闻 > 正文

壮大特色产业奔富路——梓潼县长卿镇见闻

来源:绵阳日报 2012-08-13 04:2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任远

数字长卿

2006年至今,梓潼县长卿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民生产总值由4077万元增加到1.32亿元,增长了224%;农业总产值由3250万元增加到5286万元,增长了63%;农民人均收入由3091元增加到5995元,增长了48%。今年1-9月,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032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工业总产值7225万元,同比增长31%;全镇人均收入5247元,同比增长11%。

书记感言

温云强(长卿镇党委书记):建设富裕长卿、平安长卿、和谐长卿、魅

力长卿,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为了早日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富镇这一主题,在经济发展上,继续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把现有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为广大群众、企业搭建平台,谋求更多发展途径。

长卿镇位于梓潼县城南郊,九曲潼水环绕西东,108国道贯穿南北,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11月11日,记者走进长卿镇,只见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分布在街道两侧,一块块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整齐划一,一片片水产养殖基地碧波荡漾……这一切无不昭示着长卿镇的飞速发展。

热闹的蔬菜采购对接大会

从长卿镇党委政府临时办公点出来,记者随工作人员前往长卿镇中心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里的蔬菜合作社正在举行“蔬菜采购对接大会”。

途中,时不时可以看见行色匆匆的人群和呼啸而过的农用三轮摩托。“搞快点,早点排好队,找个好买家!”人们互相招呼着,奔向“蔬菜采购对接大会”会场。

很快,沿途的景色被白色的大棚蔬菜基地所取代,这些蔬菜大棚连接成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中心村到了。

还没进村,就听见了广播声。“6号商户,张华贵,请到登记处登记……”循着声音,记者来到了“蔬菜采购对接大会”现场,只见一块开阔的场地上,人来人往,会场外的一块空地上停满了自行车、农用摩托车、小轿车,从车牌上看,除了梓潼本地的,还有绵阳城区的。

大会登记处设在“中心村农村合作社”门前的牌子下,这时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蔬菜采购对接大会非常热闹,每次人都多得很。尤其是在蔬菜瓜果收获的季节,我们这儿就像过节。”被挡在人群外围的当地辣椒种植大户何兴先热情地和记者交谈起来:“采用大棚种植技术后,我们这里的许多蔬菜瓜果,不再按照季节划分,而是按照收获产量的高低划分。每到一种蔬菜大量收获的时候,镇政府都会从城里甚至外地引来许多采购商,我们不用再奔波了,还节省了运费。”

经过热烈的交流,一份份蔬菜购销协议随之签订。大棚里的蔬菜被梓潼城里餐馆、超市和绵阳城区的一些商家“瓜分一空”,触目可见一张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

四大特色产业鼓起“钱袋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卿镇有四大致富支柱,蔬菜只是其中之一。

记者随长卿镇石河村4社村民史明金,来到一片由几十口大小不一、呈四边形的水塘组成的水产养殖基地。“我正在对这块水产养殖基地进行改造。”顺着史明金手指的方向,记者看见,一台小型机械正在作业。“全部改造完成后,我这个养殖基地将从现在的60亩扩大到200亩。”史明金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绵梓快速通道通了车,早晨7点从这里打捞的水产品,半个小时就可以进入绵阳城区市场。”

史明金的水产养殖基地对面有十几个白色大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来到这片大棚前,掀开沾满露气与水珠的大棚门帘,只见一片辣椒青翠欲滴。村民杨成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三亩地辣椒已经收了三次,按最低一亩收获1000斤辣椒来算,省去运输费,一年下来能多赚1万元。而且我们只管种植,到时自然会有人来收购,价格也比菜贩子的高得多。”

据长卿镇党委书记温云强介绍,长卿镇以四大特色农业基地为依托,以农村合作社为平台,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壮大了全镇经济实力,让农民鼓起了腰包。在水产养殖方面,依托金龙特色水产养殖等大户,建起了规模水产养殖基地2000余亩;在畜禽养殖方面,依托圣迪乐和万家乐,带动全镇农户大力发展小家禽,并发展养猪大户11户;在蔬菜干果方面,发展各类优质无公害蔬菜3200亩,完成了3000亩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新栽植核桃2700亩,并依托海椒协会,常年种植海椒1500亩、西瓜800亩,逐步形成了“一条龙”产销模式。此外,着眼于产业化经营,引进果蔬专业大户26户,建立了长卿村“锦民果蔬”、中心村“恒瑞海椒”和潼江村“香脆水果”3个专业合作社。

建起农家书屋,少了麻将声音

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脑袋也得“富起来”。长卿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村委会的阵地作用,建起了农家书屋。

记者在长卿镇中心村村委会看到,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在日光灯的照耀下,分外明亮。房间中央,摆放着几张方桌,四周书架上分类放置着养殖知识、文学读物、少儿科普等各类书籍,几名村民正在埋头阅读。“现在,我们镇每个村都有这样一个图书馆。图书有上级部门提供和社会各界捐赠的,也有镇党委、政府筹集的。图书馆每天都会免费向村民开放,很受村民的欢迎。”据镇上分管文化工作的同志介绍,去年以来,长卿镇党委、政府在全镇每个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并投入资金增添了书架、桌椅、电教设备等,每天免费为村民开放。自从农家书屋建起来后,茶馆里麻将声、邻里纠纷少了,谈论如何发展致富、种什么农产品赚钱,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多了。“经济发展了,生活宽裕了,农闲时常聚在一起搓麻将、打纸牌等打发时间,不仅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还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温云强认为,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人口综合素质提高、人居环境文明和谐的重要体现。

新闻推荐

德国专家组考察梓潼CDM项目

本报讯近日,德国UPM公司Norbert先生、UPM中国HenningHuenteler先生、北京智联绿洲公司业务负责人一行,在省、市农村能源办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梓潼县农村户用沼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简称CDM项目)实施...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壮大特色产业奔富路——梓潼县长卿镇见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