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恭淮本报记者黄中伟
仙峰乡农民蒋佩轩培育出了亩产达万斤的红薯新品种“薯王999号”,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高产“红薯大王”;马鸣乡马灯村1社的农民白正武把辣椒当做果树栽,一株结果50—80个,辣椒“个头大,个数多”,每亩纯收入达到2000元;2011年,万亩花生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量达335公斤,每亩纯收入196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6%。
近年来,梓潼县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品种、新设备和新技术,积极创建花生、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高产示范片,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把科学技术送进千家万户,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增效。
科技进村入户群众信心倍增
3月16日,梓潼县中药材种植现场会在卧龙镇拦河村召开,100余名药农参加现场会,县中药材协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村民整地施肥、播种浇水,举办中药材后续管理技术讲座,免费发放T2药材、桔梗药种和300份栽培技术资料。
3月25日,一场以文化、卫生和科技为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在梓潼县定远乡场镇如火如荼开展,全乡3000余群众闻讯竞赶科技大场。县农业、科技、水务和畜牧兽医等部门以此为契机,组织农业科技骨干力量亲临现场“应诊”,为广大农民群众发放小春病虫害防治和大春农作物备耕科普宣传手册2500余份、光盘8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把农业科技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4月11日,梓潼县海椒基地建设现场会在定远乡白岩村召开。靓绿海椒协会负责人黄运洪带领协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给大家现场讲解示范海椒育苗及栽培技术。
梓潼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宣传教育,以科技下乡活动为契机,以农业部门和专合组织技术人员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骨干力量,以乡镇农技服务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为推广农业科技的主阵地,把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现场讲座和远程教学相结合,认真开展走进农户、走进基地、走进村社、走进合作组织的科技“四进”活动,编制和散发《农作物高产技术指南》、《小麦条锈病防治办法》和《生猪养殖实用技术》等农村种养业宣传手册、光盘,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技种田普及率。
与此同时,该县还以创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示范县为目标,建立完善定点联系、划片包干等制度,以科技入户为抓手,在全县配备100名农技人员,深入村社和农户开展生猪养殖、花生种植、果树管理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每名农技人员定点联系10户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种养大户,通过种养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开展农作物、肥料和农药等农资新品种示范,旱育秧、抛秧、水稻强化栽培和春播地膜花生高产栽培等新技术推广。县财政给予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补贴,降低示范户的风险,免除后顾之忧,激发参与积极性,并以此辐射带动其它散户使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
该县农技部门还印制农情便民服务卡片,方便农民群众联系农技员。观义镇石桥村农民羊依华说,遇到有病虫害发生或者咨询农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按上面的联系方式打过去,农技专家一会儿就到农田来了。
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近日,梓潼县农业部门为应对农作物病虫害而安装的全天候监测仪在东石乡石龙村村民张翠华耕地里安家落户。“这玩意儿可灵了,庄稼有没有发病,发病情况如何,它最先知道”张翠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兴地说。
今年,梓潼小麦条锈病十分严重,发病面积达5000余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去年同期发病面积的五倍,为获取及时、准确和有效的灾害信息,梓潼将信息搜集触角延伸到全县500余处耕地,覆盖32个乡镇300余个村,每隔两小时就从这些监测点发回一次信息,为农作物科学管理、治病防病提供决策依据。
为应对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梓潼县农业部门为各乡镇、村社配备了机动喷雾器,组织机喷队伍进行统防统治,实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打点保面”做法,清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盲点死角,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今年,小麦条锈病肆虐期间,全县共出动30余支机防队伍600余名机防手,投工8000余个,投入资金100万余元,有效防治面积达到18万亩。
在农作物施肥技术上,梓潼率先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技术,由农业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土壤进行测定,根据不同农作物所需氮、磷、钾等元素比例,确定最佳搭配方案,由肥料生产企业按配方量身定制适合梓潼土壤和作物的专用肥料,现已开发出海椒、花生和玉米等六种系列测土配方肥。
该县率先推广使用花生春播、地膜覆盖栽培和起垄开厢技术,有效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花生出芽率和成活率,减少病虫害和干旱影响,果实膨大期有效避开伏旱天气,单株花生比传统种植多7—10粒,果粒饱满、口感好、出油率高。
该县大力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有效增加水稻通风性和透光性,增强水稻分蘖力,增大水稻穗型,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提高水稻品质和效益,亩产达550公斤,比常规栽培高出10%。
培育绿色品牌农民增产增收
4月15日,宏仁乡金宝村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大棚里墨绿色的辣椒缀满枝头,红艳艳的西红柿如玛瑙一般晶莹剔透,村民忙不迭地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然后大背小背地往车上搬运。来此收购蔬菜的是德阳一家超市,该超市采购中心负责人坦言,与金宝村有机农产品基地已经合作一年多了,这里的蔬菜按照有机农产品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无残留,品质好,深受顾客欢迎。
近年来,梓潼县以建设“中国有机农业(食品)基地”为目标,摒弃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陈旧观念,加大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引进、研究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确保在有机农业研发、经营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实际成效。
目前,《梓潼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靓绿瓜菜、陈家河米业、金辉蔬菜、德力黄金梨、兴盛核桃等六个农业产业基地成功打造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海椒、黄瓜、番茄、西瓜、花生、玉米、脐橙、圣迪乐鸡蛋等20余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认证,宏仁乡金宝村农产品基地的葡萄、辣椒、黄瓜、西红柿等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靓绿瓜菜合作社理事长黄运洪说,推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空间,使农民获得比传统农业更高更丰厚的利润回报,既让广大顾客吃上放心、健康的农产品,又顺利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基地发展目标。
近年来,梓潼以水为中心、以路为重点,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农业产业项目,采取引资和融资等方式,加强农田水利、村通道路、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和合理流转,招引种植大户和能手,积极建设一批示范作用突出、带动力强和有发展后劲的农业产业基地,大胆试水农业科技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东石乡油坪村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贾积华说,按照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生产,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用农家肥作底肥,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消灭病虫害,生产出的蘑菇无毒无公害无污染,脱水加工以后出口国外,价格十分可观。
梓潼农业、畜牧兽医部门专门成立有机食品领导小组,每个组员分别联系各个农业产业基地,定期和经常性地下基层开展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坝坝讲座、个别指导与集体培训,让农户了解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和相关知识,加强对农产品的抽样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经验和寻找原因,为后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梓潼县正在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大力度普及运用农业科学技术,各种养殖大户蓄势待发,扬帆鼓劲,力争建成农业标准化产业基地100万亩,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15万亩,把梓潼打造成“中国有机农业(食品)基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梓潼县把创新实践“三提两议一监督”工作法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总抓手。今年2月初开始,全县70%的村开展了这项工作,大力加强了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
梓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梓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