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将面临新一轮求职潮。近日,不少市民打进本报新闻热线13035636555反映,他们谋职时,往往工作还没见影,中介就要求先交体检费、档案费、服务费等费用,多的达2000元左右,感觉很不合理。昨(1月31)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讲述 要找工作先交2000元
“我以前在山东威海打工,今年准备就近谋职,以便照顾家人。”平武县豆叩镇木楠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在绵阳找一份工作,他正月初二就来到绵阳,但几天下来,并没找到如愿的工作。
前几天,他看到一则广告,是招聘电子员工的,工资3000元以上。他马上去应聘,顺利通过了面试。“面试后,对方要求先交体检费、档案费、服务费等费用,共计2000元,却连一张收据都没出具。”陈先生说,到了约定的1月27日上班的时间,他与对方联系,但电话打不通了。他马上赶到那家公司,却发现对方的公司已经失踪。据这家公司的邻居说,已有不少求职者来找过,这时,他才明白上当了。
无独有偶,梓潼县仁和镇战斗村的黄军也有类似遭遇。他在绵阳找到一份“跑长途”的司机工作,对方声称每月包吃住可拿5000元,但要求先交2000多元的服务费,并跟着老司机熟悉路途。1月28日一大早,黄军与老司机一起到广元拉货,到元坝区时,老司机让他到商店买香烟和食品。当他买了回来后,老司机和大货车早已无影无踪了。
调查 职介所收费普遍较高
记者根据陈先生提供的电话和地址,来到位于临园路某大厦其面试的地点,看到一名妇女正在打扫卫生,她说:“这房子是我刚租下来的。”
记者在大街上看到,小区、公交站台以及电线杆上,到处可见张贴的招聘信息,不知这些招聘信息是真是假,但仍有不少求职者驻足观看,有的还在现场打电话咨询。
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先后来到临园路东段、剑南路西段等地的几家职介所,发现这些职介所收取的服务费普遍较高,最高的达2000元以上,且都是收钱后让求职者等电话通知上班。
在临园路东段某职介所找工作的张岳抱怨说,职介所的承诺是“包你满意”,结果是很难让人满意。“我去年11月交了2000多元的服务费,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我怀疑这些职介所打着招聘的幌子,骗钱才是真的。”他说。
提醒 节后找工作谨防陷阱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魏钒告诉记者,目前,职介机构的收费标准并没有统一规定。但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抵押金等各种费用。劳动者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他提醒求职者,通过职介所找工作一定要留个心眼,谨防落入陷阱。首先,要与对方签订协议,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求职时一定要查看对方是否有三证(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没有的话,就是歪中介。 (本报记者苏东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您好,需要办理临时身份证的同志,请到这边排队。”昨(7)日,记者来到梓潼县政务服务大厅,只见办理临时身份证的公安窗口有不少等候的群众,年轻的工作人员温菊华温和地对办事群众说。在梓...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