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采摘桑茶
□本报记者安达福文/图
眼下,正值桑叶生长茂盛的季节。近日,记者走进盐亭县金鸡镇启文村嫘桑缘桑叶茶基地,只见一片片绿油油的桑园一个接着一个,园内桑叶青青,微风过处,桑叶迎风招展,送来阵阵清香,十几位村民在忙着采摘桑尖叶,与周围的景色形成一道美丽的山水田园风景色。
这一片片桑园是返乡创业人员岳鲲发展的特色产业园。2008年以前,岳鲲先后在四川、新疆等地从事建筑行业,随着市场的不景气,岳鲲便想着回家搞产业发展。“决定回乡创业后,我便辞去了工作,开始着手考察项目。”岳鲲说,由于当时盐亭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在政策上有支持,加之启文村老年人口较多,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而且,村里还有很多荒地。
2010年,经过考察和学习后,并结合启文村的地理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岳鲲决定在家乡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当我满怀信心回乡准备大干一番时,村民们却对种桑养蚕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我不会成功。”岳鲲回想当时的情形时还略显无奈。正是这样的困境激起了岳鲲的好胜心,不干出一点成绩来绝不放弃。就这样,岳鲲把务工挣的钱全部投到产业发展上,在村里通过土地流转1000亩土地,先后种植果桑和蚕桑。
这么大一片桑园,管理成为难题。为此,岳鲲又雇佣当地村民参与管理,并教授他们防虫治病的技术。由于管理得当,桑园的桑树长势良好,每年蚕茧、桑果为岳鲲带来了几十万元的利润。但是由于产业过于单一,投资和产出不成正比,岳鲲便想着结合桑叶茶的保健功效,在原来发展“种桑养蚕、采摘果桑”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向“种桑卖茶”的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在岳鲲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桑茶制作车间。在车间,工人们正在选用基地内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的优质嫩桑叶为原料,经过拣剔、杀青、揉捻、烘干等科学工艺,制出高中低档桑叶茶和桑芽茶。“现在桑叶茶的价格达到100元一斤,桑芽茶的价格更是达800元一斤,靠着茶叶每年产值能达到上百万元以上。”岳鲲告诉记者,他坚信靠着产品的深加工,种桑养蚕也是致富产业。
看着种桑养蚕的效益,村民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参与其中。为此,岳鲲在2015年2月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民种桑养蚕,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靠着这种经济效益,周边的农户也走上奔康致富的道路。“我的土地以每亩400元流转给岳老板,加上每天在桑园务工和种桑养蚕等收入,一年下来我能挣1万多元呢。”村民廖雪荣高兴地说,这比她种庄稼挣得多,还不累。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岳鲲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岳鲲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大做强种桑养蚕产业,让启文村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家园,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青山绿水,见证启文村的绿色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安达福他善良正直,侠肝义胆,身上充满正能量;他是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他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每一个...
盐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