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盐亭新闻 > 正文

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耍蚕龙》成盐亭非遗名片

来源:绵阳日报 2017-12-22 08:48   https://www.yybnet.net/

《耍蚕龙》民俗表演

《耍蚕龙》舞蹈表演

本报讯(盐宣记者安达福文/图)近日,盐亭县非遗文化进校园暨“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授牌仪式在盐亭职校举行。仪式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耍蚕龙》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作为盐亭现有的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耍蚕龙》于2009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盐亭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赵良田介绍,《耍蚕龙》是盐亭独特的民间祭祀嫘祖的民俗活动,也是纪念嫘祖的一种祭祀型舞蹈。其由来可以追溯到黄帝元妃嫘祖种桑养蚕时期。“在古西陵盐亭县城的先民在长期的种桑、养蚕、抽丝、编绢、制衣的劳动中,发明了‘耍蚕龙\’的民俗活动。”赵良田说,蚕龙就是蚕农们供蚕做茧的专用工具草龙的技术加工和美化,用蓑草、稻草或麦草做成,故而又称“草龙”。

由于传统农业的转型,现代养蚕技术早已不再使用蚕簇,《耍蚕龙》一度衰落,为弘扬和继续良好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嫘祖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盐亭加大对《耍蚕龙》保护和宣传力度,按照“全面普查、及时抢救、积极申报、合理规划、科学开发、传承发展”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促进《耍蚕龙》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1年,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在绵阳召开,盐亭县《耍蚕龙》作为表演节目,首次登上大雅之堂,并荣获金奖,被组委会确定为2003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指定表演节目。2009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刘世龙。现在,《耍蚕龙》已经成为盐亭一年一度的蚕姑庙会期间最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相关链接

蚕龙是依照传说中龙的形象制作完成,共9节,其龙头、龙角、龙眼、龙口、龙牙、龙尾、龙花纹全用茧子做成,唯有龙须是用棕丝而做。蚕龙长10余米,身体直径1米左右,在龙的每一节下边系一根长4尺的竹杆,供表演者舞龙时操作而用。《耍蚕龙》表演共由10人组成,其中9人舞龙,1人扮蚕姑娘。音乐是先秦以前的古曲牌,用打击乐器和唢呐合奏。舞龙时,舞龙者一律足穿厚底短扣靴子,身穿绿色衣服,并一字长蛇阵排开,伴随着威风锣鼓,踏着节奏,时而跳跃腾挪,时而盘旋缠绕,时而狂奔如脱兔,时而静立如处子。整个舞蹈表演主题都是源于蚕浮蚁、退砂、起蚕、采桑、给桑叶、翻簸、捡老蚕、摘茧、卖茧、拜蚕神、谢天恩等生活。

《耍蚕龙》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蚕桑生产中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产物,是人类由树叶兽皮进化到衣着文明的历史文化传承。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蚕过年、二月初十嫘祖生日、九月十五日酬蚕节,盐亭城乡都要广泛开展舞蚕龙等民俗活动。

新闻推荐

斩穷根 摘穷帽 脱贫攻坚出高招 ——柏梓镇云龙村“第一书记”龚珍林扶贫记

□本报记者安达福能吃苦、有冲劲,用心为村民谋发展,扑下身子干实事,这是盐亭柏梓镇云龙村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龚珍林的印象。产业效益低、村民收成少、交通出行难、产业发展难一度是云龙村的真实...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耍蚕龙》成盐亭非遗名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