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打造 “一乡一品”,是创新产业发展经营理念、培植新型经营业态的有效举措,是统筹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城乡
统筹发展的重点途径。
绵阳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快以国家科技城建设为载体的工业发展,也需要多轮驱动多重并举、因地施策,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改造传统比较优势。近年来,绵阳市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一乡一品”模式,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部分地区成效仍然不明显,认识错位,整体推进缺乏力度,缺乏顶层统筹、引导和支撑。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整合全市县域农村产业和地域、资源和产品优势,创新“一乡一品”的发展模式,放大名品和精品效应,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品牌,为绵阳市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壮大奠定基础。
开展“一乡一品”普查、申报、整理、评选和规划工作。以乡镇为单位,申报具有传统、地域和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农产加工品、民间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名人文化、文化创意、农耕体验、洗肺养生候居、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山寨特色观光旅游等资源与产品。并结合城乡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开发等项工作的开展,形成“十三五”时期全市“一乡一品”发展总体规划。
设立“一乡一品”工作协调推进指导机构。
市、县两级设立“一乡一品协调推进办”、在乡镇设立“一乡一品指导办”,上下发力,三级联动。机构主要工作职责是会同发改、财政、规划、工商、商务、社保、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开展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征集产品创意设计,品牌培育、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和集体)注册、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和利用,培育名品、精品等地方和国家知(驰)名品牌,开展人员技能和企业管理培训,拓展国内外贸易,制订行业标准开展系列认证,规范行业管理,借助政府平台扩大产品营销,实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专项扶持资金等。
积极扶持“一乡一品”,助推名品和精品。
汇集绵阳市各(高山、丘林地区)县市区的美丽幸福新村建设、金土地开发、中小企业等扶持“三产”及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并建立与商业银行的银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争取信贷支持。对列入“一乡一品”项目生产经营者,连续3—5年给予扶持和补贴,支持业主规范管理、认证达标、商标注册和保护、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吸纳就业。
大力推动品牌兴农,增强发展可持续力。
政府应出台政策,明确对获得市以上知名品牌的业主和有功人员给予奖励,激励各乡镇街道办对产品创牌育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商部门负责指导业主进行地理标志证明和集体注册商标注册,宣传部门对名品和精品给予宣传。
建立统一的营销平台。强化营销,扩大“一乡一品”产品、特别是名品和精品的影响力。一是政府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加大对“一乡一品”工作和产品的宣传力度,设立有政府背景和信誉的“一乡一品”电子商务展销平台;二是在绵阳市各交通干道、主要旅游景点和商业中心,设立“一乡一品”产品宣传和销售网点;三是在政府组织或参加的国内主要商贸往来和展洽活动中,明确参加单位宣传和营销“一乡一品”名品和精品工作目标责任;四是在市内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活动中,优先使用“一乡一品”产品。
持续提升“一乡一品”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注重传统、现代与国际元素的融合交流,不断提升“一乡一品”产品的时代感和受众面。政府应以“奖、补”形式力促市内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教授和业内专家对现有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创新,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和品位。积极寻求产品与现代市场的结合点,从中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建立“一乡一品”传习培训所。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结合整理评选和各乡镇产品的特点,开办各类“传习班培训”,聘请有经验的教授、专家传授技能,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掌握生产技能。目前新一代年轻人已基本不会传统手工艺技术,通过培训将传统技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是一件利市利民的好事。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人员,对业主进行市场营销和产品包装等现代技艺培训,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与销量。
(作者单位:盐亭县政协)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0日下午,盐亭县林农初中隆重举行了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展示青春风采”的纪念“五四”暨文娱活动。在活动中,学校黄强校长与全校师生一起回顾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与意义,鼓励...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