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2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底色日益厚重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已成为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共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绵阳市严把审批入口关,对于“两高一资”企业坚决拒批,鼓励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成立了环保产业联盟,积极对外衔接,对内整合,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集群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装备)类企业已达26家,技术研发机构30余个。
2015年7月起,绵阳市实施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对实施范围内的各县市区(园区)设置了跨界断面,对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等指标进行监测,根据各地水质状况实行逗硬考核,进一步保护和改善了涪江流域水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绵阳市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11条小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全市城市和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此外,绵阳市全面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的联网工作,56家重点排污企业的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受到环保部门24小时监控,并逐渐实现废水污染企业监控全覆盖。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自从装上视频摄像头之后,厂区所有的数据和视频,都被纳入了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3生态添彩“美丽绵阳”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盐亭县玉龙镇照红村,通过种植各种经济林木,把昔日光秃秃的山坡,变成了一片“绿海”。不仅仅是盐亭县,在整个绵阳,因为“退耕还林”,一座又一座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据统计,2015年,绵阳市完成营造林3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7.95万亩、森林蓄积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26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15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650元。
在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2015年,绵阳市依托“以奖促治”举措,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有4个省级生态乡镇通过命名验收,23个乡镇通过技术核查;创建生态村308个、生态家园102616个。
为保障农村水环境安全,各乡镇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52个建成投运,43个开工建设。“我们这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哦。”这是记者连日来在吴家、太平等乡镇采访时,听得最多的感慨。
全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行进在绵州大地,一幅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的生态文明画卷炫彩夺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小芹3月17日,2016年华夏杰出女性(盐亭)峰会在嫘祖故里盐亭举行。峰会现场,来自海内外杰出女性代表和盐亭县妇女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论道成功女性的创业创新之路,继承和弘扬嫘...
盐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