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盐亭新闻 > 正文

中华民族之母——嫘祖

来源:绵阳日报 2016-03-16 22: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黄小芹 整理

嫘祖,黄帝元妃。她首倡蚕桑,衣被天下;协和百族,帛化干戈;始兴嫁娶,崇尚礼仪;辅弼黄帝,统一中原。她和炎黄二帝一道,农桑立国,福祉万民。她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嫘祖文化、弘扬嫘祖精神,对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嫘祖故里盐亭,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嫘祖的各种传说。盐亭致力传承嫘祖“以死勤事”“以劳定国”“未尝宁居”艰辛创业的历史文化,颂扬华夏母亲嫘祖伟大的历史功绩,弘扬“勤劳、仁爱、包容、创新、奉献”的嫘祖精神。古往今来,嫘祖文化远播华夏大地,影响深远。

黄帝元妃嫘祖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女,曰昌濮,生高阳……是为帝颛顼也。”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邦,天文,井络辉其上;地理,岷山番镇其域;五岳,则华山表青其阳;四渎,则文江出其徼。故上圣大禹生其乡,媾婚则黄帝婚其族,大贤彭祖育其山,列仙王乔升其岗。”

这些古史载文,明确肯定了黄帝娶的是西陵氏嫘祖,嫘祖系正妃,西陵氏在蜀地的史实。

嫘祖始蚕,衣被天下,开启了人类远古文明;辅弼黄帝,一统中原,成就了华夏伟业。

黄帝被历代尊奉为人文始祖,是华夏民族之父。嫘祖作为黄帝元妃,受到历代皇室“祀先蚕”的高度尊崇。黄帝以德治天下,嫘祖教民育蚕制衣,黄帝是华夏民族之父,嫘祖理所应当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母亲。

嫘祖教民蚕桑,衣被天下;协和百族,帛化干戈;始兴嫁娶,崇尚礼仪;辅弼黄帝,奠定国基。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的历史功绩和她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受到华夏儿女的崇敬和膜拜。

嫘祖一生勤劳善良,以身垂范;勇于创新,百折不挠;大爱无私,宽厚仁慈;为民谋利,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构成了“勤劳、仁爱、包容、创新、奉献”的嫘祖精神,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代代传承和不断丰富完善,中华民族才最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嫘祖文化属于华夏上古文化、根脉文化,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嫘祖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现象,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祭祀世代延袭

民间祭祀

民间祭祀嫘祖的活动分春礼(即春日祈农祈蚕)、秋礼(即秋日酬蚕)两个时日。“春礼”就是在嫘祖生日二月初十,举行“先蚕节”祭祀活动,祈求农桑丰收;“秋礼”就是在九月十五举行“酬蚕节”活动,酬谢蚕神赐福。每年的二月初十“先蚕节”,盐亭各地民众赶蚕神庙会,抬起蚕神嫘祖的“銮驾”游城,许多庙会唱大戏二至三天;每个蚕农家庭从初二起都要提着香火竹篮,前往本乡所有供奉蚕神的大小庙宇,逐一烧香烛,化纸钱;有些农家甚至烧到三十里外金鸡场的嫘轩宫、天禄观,乡民把这种到处烧香活动叫做“烧遍香”或“西陵祭”。

蚕农祭祀蚕神嫘祖供品有水饺、糍粑、蚕茧、红苕等。最为特别的是金鸡、高灯一带献红鞋,蚕农们以此祈祷蚕桑丰收,出行平安。

现代祭祀

随着嫘祖文化研究和宣传的不断深入,祭祀华夏母亲嫘祖的各种活动广泛开展。

2003年3月,绵阳市盐亭县与雅安市在绵阳铁牛广场举办《皇茶嫘锦敬献轩辕庆典》大型活动,同年5月,又联合举行祭拜嫘祖、黄帝活动。

2004年中秋节前,盐亭县举行“甲申中秋黄帝陵、嫘祖陵两陵取土合茔”活动。

2004年5月世界母亲节,在嫘祖陵举行盛大祀典,四川清华同学会代表56人,组团到嫘祖陵祭祖。

2010年3月(农历二月初十)先蚕节,浙江缙云县党政代表团到嫘祖故里祭祖。

2013年4月清明节,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在嫘祖陵举行万人祭拜嫘祖活动。

2013年5月,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联合在成都举办首届“中华嫘祖母亲节”活动;2014年5月,举办第二届“中华嫘祖母亲节”活动;2015年5月,举办第三届“中华嫘祖母亲节”活动。

迄今为止,嫘祖故里盐亭已喜迎炎黄子孙上百万人次。

民俗活动

盐亭流传着多种祭祀嫘祖的民俗活动,“舞蚕龙”、“桃子龙”、“蚕姑庙会”等流传最广,现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嫘祖故里有着传统的舞蚕龙祭祖的民俗活动。“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是历代帝王的象征;嫘祖是黄帝元妃,又是人文女祖,后人取其蚕龙以祀之。在金鸡一带,每逢过大年(春节)、蚕过年(正月初八)、闹元宵(正月十五)、嫘祖生日(二月初十)和酬蚕节(九月十五)都要舞蚕龙。

蚕龙的形状多种多样。最早的蚕龙是用树叶、树皮做成的,后来发展到用竹子、粗布,再后来发展到用松软木材,龙宝做成大桑叶形状。每条蚕龙用一根或几根竹竿撑起,或一人举一蚕,或绳索相连九人举一蚕,齐向龙宝舞耍。舞蚕龙的形式比较简单,只需先拜西天王母,再拜中央黄帝,再拜嫘祖,然后依次祝拜东南西北四方神灵,最后随龙宝蠕动环绕四周一圈或几圈。据传,我国现在的耍龙、耍桃子龙以及草龙都是在蚕龙的基础上演变的。

据传,嫘祖发明蚕桑后,西陵部落逐渐富裕起来,族民在农桑丰收之余,把灯笼做成桃子形状,舞动灯笼庆祝丰收。后逐渐演变成集体舞,族民仿照蚕的形状,将九个灯笼连成一串形成龙舞,就是现在的“桃子龙”。

舞桃子龙的队伍由头戴桃红色头巾,身穿桃红色古便装,腰系桃红色彩带、足蹬古式布靴的九名年轻人组成,每人各拿一个桃子龙挥舞,或观赏桃花、或桃园起舞、或桃林醉酒、或桃丛吟咏、或植树、浇水、捉虫、除草、摘桃、品桃……表演的结尾是龙头引道,龙尾随后,在行过“献桃礼”之后,把组成龙身的七个桃子献给当场接受庆拜的神仙或主人公。

嫘祖传说

西陵之女

相传,古西陵部落的嫘祖山半山坪上,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叫羲诚,妻子叫岐娘。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但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女。一天晚上,岐娘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仿佛听到空中传来阵阵仙乐,看见天空祥云缭绕,一架鸾车从东驶来,车上坐着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对岐娘说:“岐娘,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还没有衣服穿,日子过得很苦。现在,我把凤儿交给你,你要好好地把她培养成人,让她造福人类。”说罢,玉手一挥,一只五彩缤纷的凤鸟,展开双翅,直扑岐娘怀中。岐娘惊醒,不久便怀孕了。翌年二月十日凌晨,西陵山寨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岐娘生下一个女孩。夫妻二人为感恩王母赐凤,给女儿取名凤姑。后来人们便把嫘祖降生的地方叫“嫘祖山”,现位于金鸡镇嫘祖村。

采果奉亲识天虫

传说凤姑十岁那年,父亲狩猎时摔伤了腿,母亲采草药扭伤了腰,她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凤姑在采摘桑果时,听到簌、簌……的声音。她仔细观察,发现一种形如马头、色泽麻白的昆虫在吃桑叶。凤姑很喜欢这些虫儿,常到桑林里同它们玩耍。过段时间,凤姑发现,它们不再吃桑叶了,蜷缩在枝叶上,摇头晃脑地吐着细长的白色粘丝,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做成椭圆形的“蛋蛋”。过段时间,这些“蛋蛋”一头破开了,飞出了美丽的小蛾儿,这些小蛾儿在桑叶上产下一排排虫卵……凤姑发现天虫的地方叫桔树坡。桔树坡位于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北面,紧挨着嫘祖穴。

抽丝缀衣养家蚕

凤姑和伙伴们撷取了一些“蛋蛋”玩耍,发现把被口水浸泡过的“蛋蛋”的外层茸毛扯下后,露出一个丝头,捏住丝头轻轻一抽,竟然抽出长长的丝来……凤姑发现,这天虫的茧丝可作兽皮衣、树皮衣、草苫衣的缀线,她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母亲岐娘。母女俩开始了缫丝实践,终于找到了方法。父亲羲诚穿上凤姑用丝线连缀成的虎皮战袍,喜不自禁。他把这种吐丝缠绕自己、丝能编缀衣服的天虫定名为“缠”。后来人们叫它“蚕”,把天虫结的“蛋蛋”叫“茧”。凤姑发现天虫有许多天敌,决定把天虫带回家中养护。后来人们把凤姑家养野蚕的地方叫作“紫霞坪”,紧挨着嫘祖墓北面。

建坊缫丝制丝衣

随着野蚕家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蚕茧越来越多,凤姑便希望织成轻软有韧性的丝衣。一天,凤姑无意间看到蜘蛛在桑枝间结网,悟出了编织丝衣的方法,在丝织坪建起了缫丝作坊。

凤姑用三块巨石作为锅桩,支起陶锅,取水丝山古井之水煮茧,此法沿用至今。凤姑架锅煮蚕的地方叫三锅樁,在盐亭县高灯镇水丝山半山坪上。有了充足的蚕丝,凤姑按照蜘蛛结网的方法开始编织丝衣。她用四根木筷绑成一个方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丝片,取名叫“丝褡”。她又将框改成长条形,串编成的长方形丝片取名为“丝裢”,将褡裢连接起来,便制成了丝衣。人类的第一件丝衣就这样问世了,史称“丝扣衣”。凤姑缫丝的作坊叫丝织坪,位于盐亭县金鸡镇,紧依嫘祖穴。

嫘轩联姻

相传,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的轩辕氏部落,在首领黄帝的带领下,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得知西陵部落有位美丽的女子凤姑,发明了缫丝制衣之术,内心仰慕不已。不久,中原瘟疫流行,黄帝到西陵换取岐伯的药方,在嫘祖的舅父岐伯引见下,黄帝见到了凤姑,两人一见钟情。黄帝命仓颉为凤姑造字,相约瘟疫消除后迎娶凤姑。仓颉在土地神像旁泥塑了个“嫘”字,意为:凤姑从“田间取丝,制衣为民”,从此凤姑以“嫘祖”称。

消除瘟疫后,黄帝带着聘礼来到嫘祖山青龙岭下迎娶嫘祖。婚后,嫘祖和黄帝住在青龙山行宫里,后取名嫘轩宫。嫘轩宫现位于金鸡镇青龙山青龙场。

嫘祖伟大功绩

首倡蚕桑,编绢制衣

嫘祖首倡栽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人类最早创造发明的科学家。

嫘祖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的发明,以及她终生传播的养蚕缫丝技术,让华夏(民族)改变了穿树叶、裹兽皮的境况,实现了从蛮荒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成功蜕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古到今,嫘祖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爱戴,被尊奉为“蚕神”。

嫘祖始蚕,衣被天下,泽惠全球。早在汉代,中国的丝绸就远销南亚,西亚甚至欧洲。自隋唐以后,中国文明走向了世界,西安成了国际大都市,政治、商贸、文化交流达到了高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丝绸,因此,海内外人士把汉唐时期中外交通渠道称为“丝绸之路”。

协和百族,帛化干戈

嫘祖心怀黎民百姓,以宽厚仁德化解纷争,是部落联盟的和平使者。

黄帝和嫘祖联姻后,全面发展农耕和桑蚕,黄帝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九黎族的部落首领蚩尤率部进攻炎帝部落,炎帝大败,求救于黄帝。于是黄帝和炎帝联合,与蚩尤在涿鹿大战,最后擒杀蚩尤,同时准备杀掉降兵。嫘祖劝谏黄帝,不要杀戮降兵,把他们分散到西陵、姬水、黄河一带安置,让他们种田栽桑,养蚕制衣。黄帝接受了嫘祖的建议,妥善安置了蚩尤降兵。蚩尤的一支残部逃到今榉溪一带,嫘祖知道后迅速派人前往招抚,其众全部归降。嫘祖还把归降的将士安置到寨子里,这个山寨后被称作“仁广寨”。

随着黄帝部落的强大和扩张,与炎帝部落不断发生武力摩擦,最后在阪泉交战,经过三场大战,黄帝获胜。正在黄帝准备对炎帝部落最后一击时,嫘祖拿着采来的野草劝谏黄帝说:“此草春天来临,枝头各节均开出两朵并蒂花,花谢后结出像山羊角一样的棒角,棒角老了,紧紧相靠,人们叫它团圆果草,你和炎帝都是少典氏的后代,应该和解结盟。”在嫘祖的感化下,炎帝向黄帝献上丝帛,结成部落联盟。这就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早传说。

始兴嫁娶,崇尚礼仪

嫘祖反对群婚乱婚,首倡婚姻嫁娶,是中华婚姻家庭的伦常使者。

嫘祖提倡婚娶相媒,缔结对偶婚姻,进行人伦教育,逐步终止群婚、乱婚、抢婚等落后风俗。她与黄帝一直坚持男女有别,雌雄有异,使族民各明其分,各安其位;以仁义之心教化人,以智信之仪开导人;垂衣裳,制冠冕,使民有文野之分。

辅弼黄帝,统一中原

嫘祖谏诤黄帝,旨定农桑,统一中原,是华夏古国的奠基者。

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结束后,嫘祖向黄帝提出把推广蚕桑、农耕定为立国之本。为了尽快推广种桑、养蚕、抽丝、制衣等技术,嫘祖建造桑园和丝绸作坊,亲自示范操作,教民桑蚕。这使中原部落联盟更加强大,四方部落纷纷来朝,自愿加入联盟,最终统一了中原。

同时,嫘祖辅佐黄帝选贤用能,推行良好的社会管理,使社会生产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嫘祖与黄帝巡行天下,教民蚕桑,终因积劳成疾,辞世于南巡的衡山道上。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未尝宁居”,助成了黄帝的万古伟业,建立了初始文明的华夏古国。

本版文图由盐亭县委宣传部提供

蚕龙舞

民间祭祀

嫘祖陵

新闻推荐

让每个孩子快乐上学

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做游戏□陶江本报记者黄小芹文/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盐亭大力推进教育惠民工程,通过教育基础提升工程、教育助学帮扶工程、免费营养午餐计划、结对帮...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祭扫陵园缅怀先烈2016-04-08 14:17
评论:(中华民族之母——嫘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