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俩查看瑶鸡养殖
□本报记者 邓娟 文/图
或许,你见惯了打工仔放弃高薪回乡创业的,可你见过把沿海地区的大老板带回来一起干的吗?盐亭县柏梓镇八角村的杜小春和杜成刚叔侄二人,就这样干了。听说他们要回乡创业,浙江老板跟着过来考察后,马上投资100万元,合伙建起养鸡场。不仅自己年收入上百万元,还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回乡养鸡
带着老板的100万元创业
杜小春40出头,带着朴实而诚恳的笑容,他是叔叔,在鸡场负责销售等对外事务。杜成刚是侄儿,28岁,文质彬彬的他在鸡场负责技术等内部事务。
两人都是十八九岁就出门打工,进入浙江老板的皮鞋公司工作。几年前,杜小春在一次回老家柏梓镇八角村时,看到村里的马鞍山果园只种了枇杷等水果,心里就萌发了把林下地用起来搞养殖的想法。经过考察,和侄儿杜成刚商量后,叔侄两人决定回乡,承包马鞍山果园养瑶鸡。
杜家叔侄两个都要走,浙江老板吃了一惊,尽管服装产业形势下滑,但自己的厂捏着著名的品牌,不愁销路,两人的收入没有降低啊?听说两人要回乡养鸡,老板也动了心思,跟着杜小春就到了盐亭。
青山绿水、生态完整,交通便利,盐亭搞养殖业的条件深深打动了这位老板,对杜家叔侄的计划深感赞同。2013年5月,杜家叔侄和老板成了合作伙伴,揣着老板的100万元现金,自己再投入30多万元,成立了一家农业开发公司。
生态养殖
成重庆烧鸡店定点鸡场
听说过瑶鸡吗?原产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海拔800多米的深山老林,由当地瑶族人从野鸡驯化繁育而来,至今野性尚存。所以在养殖80天后要给公鸡戴上专门防范打架的鸡眼镜,保护每只公鸡不受伤。
记者走进马鞍山枇杷园,错落有致的一栋栋标准鸡舍,掩映在高高低低的枇杷林中,远远地听到此起彼伏的鸡鸣声。鸡在枇杷树下满地乱跑,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相互打斗,有的还跳上枇杷树啄食枇杷叶。这鸡常年生长在枇杷林环境中,食取枇杷的果实、枇杷叶、花、草籽等天然食物,枇杷园里青草和虫子则成了鸡最美味的“零食”,而鸡粪又成为枇杷树的有机肥料,形成了小小的生态链。
经有关机构检测,马鞍山鸡场养的枇杷鸡,各方面指标都符合无公害食品、绿色生态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鸡场注册了“飞禽”、“禾禾”等土鸡品牌。
在杜小春努力下,鸡场的瑶鸡顺利打通重庆、成都、南充、绵阳等地的市场通道,特别是重庆的多家餐饮店,指定要盐亭的瑶鸡。
致富楷模
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发展
瑶鸡养殖期本来就比普通土鸡养殖时间多一个月,加上放养、禁止有害饲料等因素,一般都要五六个月才能上市。不过,市场的认可弥补了这个缺憾,每斤瑶鸡比普通的土鸡价格还要高几元。
杜小春和杜成刚对此都感到满意,为满足市场供应,他们还开启了农户代养模式,发动乡亲邻居都来养鸡,鸡种由他们公司提供,成年鸡由公司包销。2014年,马鞍山养鸡场出栏瑶鸡6万多只,而乡亲们代公司养出了7万多只,鸡场和乡亲们的收入翻番。
随着瑶鸡养殖的成功,浙江老板又和杜小春、杜成刚叔侄商量,启动杨梅种植,引进江南的杨梅产业,借助盐亭优质的水土环境,投资打造杨梅园,将来有杨梅花可以观赏、杨梅果可以吃,林下同样可以养鸡养鸭,形成种植、养殖、农业观光产业链。
新闻推荐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早日助农脱贫致富杨娟在盐亭开展“三走遍一深入”活动
本报讯(记者赵烨)昨(7)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娟前往盐亭县安家镇鹅溪村,调研当地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工作,走访看望困难家庭代表等,并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广泛听取民意诉求,积极谋划发展新举...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