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姝媛 本报记者 苏东华
两年前,盐亭县麻秧乡望江村在全市首创村级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问题台账、“好事”“坏事”上榜公示,积分管理逗硬奖惩,让村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形成人人讲道理、户户守规矩、事事集体议的良好风气,变成了“先进村”。那么,现在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进望江村进行了采访,当地村民纷纷对此点赞。
亮“红榜”创先争优
前日,记者在麻秧乡望江村看到,一张“纠正榜”挂在村委会的显著位置,还有村民正在观摩“红黑对照榜”内容。“你别小看这张纠正榜,在村里发挥了大作用,还涌现不少的道德模范,公益达人、致富能手、文明先锋等。”多位村民对记者说,上了“红榜”有面子,上了“黑榜”就丢面子。“公益达人”汪吉华、“创业能手”杜波、“文明先锋”蒲中银都先后登上“红榜”。
前不久,68岁的望江村11组村民汪吉华,发现队上的水渠因大雨导致泥土滑坡而堵塞,她顶着烈日主动进行清掏修缮,被村民们评为“公益达人”。她说:“当时我看见水渠堵了,就只想着赶紧疏通,免得影响用水,对大家都有好处。”
“我虽不是本地人,但望江村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我。”五龙乡的村民杜波在该村发展水产养殖达48亩,主要发展集垂钓、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周边群众既享受出租土地受益,又能就近打工,务工顾家两不误。“非常感谢当地政府和村委的帮助,我遵守《村规民约》,也从中受益。”杜波说。
望江村2组村民蒲中银今年65岁,在他家,常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家里一尘不染,是村民公认的文明户。2014年,全村年度总结大会上,宣读了表彰通报,30位“先进”上台,由乡村干部为他们佩戴大红花。“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还能得文明先锋的称号。”蒲中银说,他会带动全村讲文明,讲卫生。
上“纠正榜”丢面子
今年4月,村民李某某未经望江村两委同意,违规修建羊圈400平方米,且与全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整体规划相悖。然而,当李某某修到一半被村民发现。为此,村两委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立即拆除,并在全村广播上通报,事件计入“黑榜”公示。两天后,李某某修建的羊圈全部拆除,恢复原状。“本想发展产业,没考虑到全村的规划。”李某某说,这次项目没选好,以后还是要按照规划来,村上才会支持。
今年5月,望江村2组的村民冯某某、刘某某,因种地发生口角,还打了架,甚至闹上法庭。村两委积极调解,分别进行批评教育,最终双方和解。该事件影响了邻里团结,违反了村规民约,登上了“纠正榜”。“打架确实不对。”她俩后悔地说,逞一时之快,上了“纠正榜”,还要全村通报,不值得。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一些小纠纷,未达到上“纠正榜”的程度,但村两委建立了问题台账,让广大村民监督,鼓励村民及时制止和反映违反《村规民约》、损害集体利益的事件。对村民反映的情况,由村社干部迅速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处理;同步建立问题台账,并由专人进行管理。截至目前,问题台账已达10条,其中已化解矛盾纠纷9条,正在办理的1条。
抓长效管理促文明和谐
“我们村社干部历时两个月,走访村民520户800多人次,收集整理意见29条,制定了《望江村村规民约》。”麻秧乡望江村支部书记杜亚东说,经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逐条讨论修订后,集体表决通过并组织实施。《村规民约》的制定,既充分考虑了望江村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村民的全程参与,融入了村民意愿,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望江村在全市首创设《村民管理光荣榜(红榜)》和《村民管理纠正榜(黑榜)》,结合问题台账,按“村民推荐(反映)、村社干部核实、村两委讨论、村民监督委员会审议”的流程,对全村的“好事”和“坏事”分别进行上榜公示,公示内容细化到了事件所在村组、责任人员、上榜理由、示范(纠正)措施、加(扣)分情况、联系干部等,并同步在广播大会上播出,每季度组织更新,实施动态管理,对好人好事进行宣传、组织学习、见贤思齐;对矛盾问题进行纠正、督促整改、警醒群众。据统计,通过公开公示和群众教育,黑榜上榜事件从一季度的4件,逐步减少到二季度的2件;红榜上榜事件则从一季度的6件,增加到了二季度12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郑云霞)盐亭县供销社开展“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缺劳力荒土地的问题,带动了托管户增产增收致富。该县供销社针对部分农村劳力不足土地荒芜的现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成穗丰植保...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