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廓水粼粼.”吟着千年流传的诗句,前往盐亭这座诗意之城,一路上你不仅能听到一首首诗歌,更能看到一处处像诗歌一样的绝美风景。盐亭在生态旅游打造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兼备的“美城、丰景、兴镇、靓村”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盐亭的历史传说,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山水人文画卷。如果说以前的旅游是随性的泼墨,那今天的盐亭旅游则是写意的工笔,一笔一画均来自生态旅游发展的视野和心得。
今年来,盐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嫘祖文化的丰富内涵,确立了“母亲文化”这一主题,重点打造“华夏母亲之都”这一品牌。同时,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生态和较为发达的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之和嫘祖文化旅游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撑起盐亭生态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
水木有佳色 还需人来“和”
生态打底的蓝图绘到底
生态旅游是一种创新理念更是一种蜕变思路。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嫘祖文化的品牌影响,盐亭尝到了旅游发展的甜头,提高了盐亭的知名度。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景区“小而散”、缺乏量级的精品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困境。“生态旅游”在盐亭,与其说是一种革新的理念,不如说是一种蜕变的思路。当国内外的旅游越来越以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及完善的服务设施为吸引元素的时候,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倒逼着盐亭进行改革创新。
盐亭的“生态旅游”既是全地域,也是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扎实的城乡建设基础,全力打造“美丽盐亭抬头可见,幸福盐亭触手可及”的县域大景区;也是充分利用多样性的生态、人文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既有景区观光、又有休闲度假,既有现代都市、又有古村落古建筑群风情,能满足不同人群旅游需求的多品种、多领域的旅游产品。当所有工作都围绕着“盐亭处处是美景”的理念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把尺度时,盐亭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的先导先行。无论是“蓝天碧水”工程,还是“森林绿色”工程,亦或是“两江四岸”城市水岸的打造,还是“华夏母亲之都”黄金旅游线的打造,都无需做取舍的难题,只需要为“山水”锦上添花。
2001年,《盐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就确定了“以嫘祖文化为龙头、以蚕桑丝绸为特色、以森林生态为背景”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明确了“创四川一流、中国著名、世界知名,集观光祭祖、生态休闲、婚庆蜜月旅游最佳目的地”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规划了“一中心两环线”的旅游发展布局。
今年,还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嫘祖陵景区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修订。在乡村旅游规划上,在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规划中,依托农业和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休闲采摘、生态观光、民俗接待、度假疗养等特色乡村旅游业,在梓江上游以高端花卉为主导产业,梓江下游以特种水产、核桃产业为主导的两个示范片。一路发展下来,如今已经依托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基础,探索出一条产业与生态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充分彰显了盐亭的自然优势和生态特色。
华夏母亲之都 一笔浓墨“写”
强力推动精品项目建设
有人曾说盐亭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的GDP也不多,但是反过来,如果扩大视界,把旅游产业当作“月亮”,其他发展围绕着它转,那也便有了今天让人瞩目的盐亭旅游——一个转型升级中的优势产业。
盐亭不缺景点,缺的是一盘棋的统筹理念。“华夏母亲之都”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而构成其内涵的则是背后深度地挖掘和多元地阐释。一方面,盐亭结合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资源,挖掘“华夏母亲之都”品牌内涵,结合最美县城游、烂漫赏花游、健康养生游等线路推广,通过开展休闲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宣传山水盐亭、休闲盐亭、乡村盐亭、养生盐亭、系列品牌,丰富提升美丽乡村、“华夏母亲之都”的形象;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乡村休闲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借力独特资源,将特色文化与旅游项目相互融合,建成了以两河高团、白虎和新农鳌鱼为核心,集花卉种植、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西部花都”基地4200余亩,以麻秧利胜村为核心,集水产养殖、观赏、休闲、垂钓、娱乐为一体的“西部水产”基地3000余亩,配置了文化旅游标识标牌、文化浮雕等300余处,建成星级农家乐10家。以“西部花都-西部水产”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旅游环线已基本形成。
总投资20亿元,以金鸡嫘祖陵5A级风景区和县城嫘祖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的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开始实施,目前,工程已全面开工,完成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1、2、3号道路及500米木栈道,完成了嫘祖大坝景观浮雕主体工程,和平岛、祭祀广场的土石方开挖回填,祭坛主体建设和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完成了管理中心项目、启动了南门广场及“先蚕湖”渠系工程。项目建成后,将结束盐亭无大型代表性景区的历史。
今年以来,随着对“华夏母亲之都”这一品牌的打造,嫘祖文化引起了莫言、张纪中等知名人士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发起的“给母亲的献礼”活动,在盐亭举行启动祭祀仪式,专题片在科教频道、少儿频道连续播出,充分展示了中华母亲的慈爱美德,倡导社会各界孝敬母亲,关爱女性;为了传承嫘祖文化,盐亭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间祭祀嫘祖典礼,参祭人员近万人,有效的传播了嫘祖文化。
农旅相融合幸福路上“行”
集群化产业带富民兴旅
注重利用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相关区域发展,让游客在整个区域消费和享受,从而使当地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到实惠。如今盐亭也行进在这条路上。
通过“生态旅游”的催化,促进本地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市场化开发,形成泛旅游产业的集聚、规模化和特色化建设,最终达到惠民富民的效果,让生态旅游真正成为“惠及全民的旅游”。
如今,盐亭依托农业产业成片规模发展模式和梓江流域沿线自然山水资源,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发展片区,除重点打造以两河高团、白虎和新农鳌鱼为核心的“西部花都”,以麻秧利胜村为核心的“西部水产”外,正在实施的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的玉龙钟沟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增添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科学融合、互动发展活力和动力。已基本形成了“西部花都-西部水产”农业观光旅游环线,进入“景区化”。
今年各节假日期间,盐亭的乡村停满了外来的车辆,农业生态观光游、春季烂漫赏花游、森林清肺游、四季水果采摘游,成为了都市人最热衷的短途旅游形式。
依托嫘祖文化、岐伯文化、赵蕤文化、文同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为旅游发展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元素。促进了旅游业与文创业的结合。
今年,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就有5家,其中有两家投资达到了500万元以上。目前“西部水产”核心区已由最初的4个村扩展到10个村,产业形态从原始放养发展出藕鱼共养等模式,建成标准化水产基地6000亩,预计2015年产值将达到1.3亿元。
盐亭现代农业已从3年前的“零”发展到成线成片,尤其是几个现代农业园区的道路、景观、接待能力已基本完善,乡村旅游所需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已完全齐备,农旅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即将迎来井喷。
我们相信,盐亭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诗,无论你会不会写诗,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盐亭,把生活过成一首诗。
盐亭新区夜景迷人
玉龙山高山森林公园乡村一角麻秧风光
梓江风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郑云霞)石牛庙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推进***,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石牛庙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在外务工人员多,土地荒芜严重,村里贫困户多。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以***建档...
盐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