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麻秧乡天水村通过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引导并帮助农户发展辣椒产业,今年种植“二荆条”辣椒近百亩,总产值30余万元,产品远销成都、西藏、尼泊尔等地。(李波 摄)
本报讯(郑云霞)日前,笔者来到金孔镇龙头村采访,扑入视野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滴翠的秧苗伴着谷穗正在扬花灌浆;成片粗壮的玉米秆背着长长的玉米棒已黄待收,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片片黄秋葵长势喜人,鲜嫩的豆荚十分诱人。
正在地里劳作的中年妇女段秋芬一脸欢笑:“老板发了财,我们也跟着沾了光。就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挣一两千块钱,还照顾了家。”
龙头村过去由于外出务工或安家的人员多,大片大片的田地撂荒长满了杂草,通过招商引资,绵阳华成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看中了这块“宝地”,流转土地1000亩,整村连片建设绿色生态种植基地,把过去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五谷飘香的良田沃土,这是该县有效破解农业生产瓶颈的一个缩影。
盐亭在外务工人员达10多万人,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劳力十分缺乏,一些山坡地和良田荒芜,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规模经营作为破解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县委书记陈朝先、县长袁明和有关领导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田间地头、家庭院坝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寻求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良方,给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县级有关部门联系乡镇、村,乡镇、村、社干部纷纷为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化排忧解难,有效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盐亭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业主需要,积极引导农民以入股、互换、出租、托管等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对撂荒地、闲散地由村统一以低价进行流转。目前,全县共流转17.5万亩,为规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培育多种经营主体,为规模经营提质增效。盐亭县积极培育、鼓励和扶持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事规模种养。每年全县对规模大、产业水平高、带动力强的经营主体给予奖励。通过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土地经营,形成了以粮油、果蔬、花卉、水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10万余亩,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水产园区各1个,实现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目前,全县已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0个,家庭农场107家,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47户,龙头企业47家,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生力军。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为规模经营提供支撑。盐亭县大力推广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新农艺,每到重要季节,该县都要召开由种植大户参加的现场会,现场示范农机农艺配套技术,让种植者亲现场学习技术。根据丘陵地区的特点,季节推广轻便、适用的机具。目前,该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34.5千瓦,拥有收获机械991台,耕整机械2.5万台。
盐亭县加大支持力度。由县政府统筹,将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用于规模经营的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对田间道路、山坪塘、提灌站、排灌渠系等机场设施进行配套完善,仅机耕道就建200公里以上,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粮油规模种植区纳入高产创建、病虫统防统治等项目安排范围,对烘干房、冷冻库及仓储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每年都对种植大户、专合组织负责人和家庭农场成员等进行培训,组织外出参观,提高他们的种养、经营水平,夯实了规模经营的基础。
盐亭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近三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474元。在最近召开的四川省丘陵地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暨玉米机收培训会上,盐亭县作了经验交流,赢得了大会的高度赞扬。“全国产粮大县”“全省产油大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奖牌先后挂在了这片绿色的土地上。
新闻推荐
近日,盐亭县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表演的《蚕龙》获得了校园“荷花奖”专业院校组银奖。图为演出剧照。(李波摄)...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