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明
3月6日,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记者奔赴盐亭县广阔的农村采访,但见“希望的田野”上,人们三三两两地忙碌着,翻炕土地、运送农家肥到田间地头、育苗、追肥、小春作物田管……好一派繁忙景象。
在云溪镇复兴村一社,66岁的老农余绪远正在育大春“五苗”,泥土的芬芳徐徐飘来,园里的土打理得细细的,均匀地播上种子,再用竹篾打起拱,上面铺上薄膜,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俗话说得好:惊蛰点瓜,疙里疙瘩。我们每年都习惯在这天种瓜,正好赶上节气,瓜都要好一大截。”
巨龙镇五和村四社藕田里,谢宗旭正和藕匠在田中挖藕,他挖掉大部分藕,一米左右间隔着留一些,锄掉田里的杂草,谢中旭高兴地说:“藕这个东西怪,边挖边留一点,一年一田又长得满满的,一亩收三五千斤不在话下。春天锄好草,夏天荷叶盖住田,草想长都长不出来了。”
富驿镇回龙村,千亩葡萄正待发新芽,人们忙着中耕、施肥、浇水、锄草、除虫,整理葡萄园,大家一谈到去年葡萄的收成,就一脸欢笑。一位姓何的中年汉子说:“葡萄春管很重要,误了一年春,十年理不伸,种葡萄硬是划得着,春管跟上了,高产的基础就打好上,一亩要收入一万多元,抵种几亩田地。”
一年之际在于春,万紫千红色色新。走田埂,串农家,但见盐亭广大农村人勤春早,人们议种田、忙种田,一张张乐呵呵的笑脸、一双双勤劳的手,正播种着一个个丰收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晓明)“盐亭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这个在城边边长大的人都找不到路了。”在风景如画的滨江休闲广场,范如健先生一脸欢笑地告诉记者。范如健,籍贯云溪镇石龙村八社,现在贵阳工作。听...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