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明)日前,记者前往盐亭县采访梓江农业产业带建设,但见一辆辆小车和摩托穿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有的在花都观光,有的池边垂钓,有的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有的在农家乐休闲,有的享受着乡间的地道美食,好一派天乐人欢的景象。这是该县“三举措”建好梓江农业产业带的结果。
盐亭县把建好梓江农业产业带作为跨越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重要方面。围绕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利用梓江沿岸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特色产业、创建新机制、培养新农民为抓手,“三举措”建好梓江农业产业带。
一三产业联动,提升发展档次,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业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打通“西部花都”——县城——“西部水产”旅游环线,大力发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依托两河镇高团、白虎“西部花都”特色花卉种植3000亩核心基地,培植具有川西北民居特色的星级农家乐8家,发展以休闲采摘、民俗接待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依托县城高山庙国家级森林公园,让大家走进天然生态氧吧,登高远望县城美景,谈变化,抒豪情,立壮志;依托麻秧乡胜利村“西部水产”特色渔业养殖基地,建设完善钓鱼场、珍稀鱼类博览馆、特色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形成集钓鱼、观鱼、识鱼、品鱼为一体的亲水近郊旅游体系,形成山乐、水乐、园乐、人乐的奇观。
历史文化搭台,丰富产业内涵。盐亭是个传奇的地方,黄帝元纪嫘祖的传说,文同画竹的美谈,先烈诗荛的高风,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盐亭人民。该县结合本地特有的嫘祖文化、母亲文化,举办赏花节、华夏母亲节等民俗活动,采用观光赏花、文艺汇演、焰火晚会、乡土农家、特色小吃、自主烧烤、休闲垂钓等形式吸引外地游客,推介嫘祖文化和特色农产品,为梓江特色产业带聚人气、造商机、谋发展,打响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华夏母亲之都、嫘祖故里盐亭的对外知名度。一个寻根祭祖的民俗旅游业正在盐亭蓬勃兴起,每年接待百万人次以上的游人来盐亭观光。
联姻科研院所,提升产品附加值。盐亭县积极与省市农科院、省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所开展院地合作,邀请农科、经济专家实地考察梓江产业带发展情况,为产业带发展提供市场研判、品种选择、病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在“西部花都”推广适宜本地土壤的非洲菊、兰花、蝴蝶兰、红掌等高端花卉,打造以特色高端花卉为主的花卉产业,实现花卉种植户年人均收入13210元;在“西部水产”引导建设良种繁育场,培育水产和冷水鱼养殖龙头企业,发展大鲵、胭脂鱼、匙吻鲟等10余个高科技、高附加值水产品,建成国家农业部水产养殖示范场4处,培植水产养殖龙头企业6个,实现年渔业经济总产值3亿元以上,带动养殖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加快产业联动,促进特色发展,盐亭“三举措”建好梓江农业产业带,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农业的发展。近三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3000元,大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琨何亚君19日下午、20日上午,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举行了两场分组讨论会。奋进的激情,驱散了隆冬的寒意。各会场内,与会代表讲成绩、道实情,心潮澎湃、信心倍增...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